1. 程式人生 > 其它 >新計算造就新機遇 數字化曙光全面升級“時代企業”

新計算造就新機遇 數字化曙光全面升級“時代企業”

選擇正確但艱難的路,做時代的企經過40多年的發展,毫無疑問中國的經濟已經實現大飛躍,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更高效能的技術、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成為下一階段的主角。

在中國經濟4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湧現出一批開荒型企業。特別是在科技領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他們奮力前進初步奠定了中國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地位。但一個產業要變得強大,僅靠少數領頭企業還遠遠不夠。

從中國社會發展來看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轉變,從全球產業格局來看未來將是生態與生態之間的競爭,所以企業也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調整。

站在時代與產業的轉折點上,挑戰與機遇並存。作為中國核心資訊基礎設施領軍企業,曙光踐行“與前進者同行”的理念,協同更多的企業一起進入到下一個歷史階段。

挑戰是時代給的機遇

數字時代實撲面而來,時代與國家對產業及企業提出更高要求。

十四五規劃中,國家首次明確提出要將數字經濟佔比從7.8%提高到10%,對數字經濟提出了明確的指標性要求。工業經濟需要電力的支撐,而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核心生產要素,世界已經形成一種共識:算力是未來的生產力。

隨著數字化的深入,各行各業已經開始智慧化轉型。中國在戰略層面對人工智慧的發展特別重視。隨著資料的激增和演算法的日益複雜,AI算力將變得至關重要。投資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從而規模化提供AI算力,成為發展新基建的重頭戲。

人工智慧對計算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倒逼產業進入到多元、異構的新算力時代,挑戰也隨之出現。

首先是安全性。在傳統計算產業中,中國企業一直處於跟隨的地位,核心技術都不在自己手中,自主安全的問題相當的突出。隨著算力重要性的提升,特別是算力正在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基礎設施,安全性也提到了新的高度。

其次是節能減排。中國已經明確提出“雙碳”目標,節能減排形勢也很嚴峻,這一點從近日各地限電的現狀中就可窺得一斑。日益激增的計算需求與低碳環保之間鴻溝需要以新技術、新模式才能填補。

所以,從技術上看,計算需求的大爆發,對企業技術創新、整合提出更高的要求。從發展模式來看,當算力成為新基建,就不再是一家企業可以實現的,需要具備多元能力的擔當者、領導者成為緊密連結上下游夥伴的紐帶,通過開放協同的創新體系一起來推動社會經濟的轉型。

獨行快,眾行遠。在前四十年,中國科技產業更需要在技術上的開荒者、破局者,以速度和規模奠定中國科技產業的基礎。在下一個階段,更需要產業的領航者、數字經濟的同行者。曙光提出踐行“與前進者同行”理念,就是要做這樣的領航者、同行者,與產業鏈上下游及使用者在技術、服務、資源、市場等多方面緊密協同,化解風險難題,重塑產業價值,共享時代紅利。

挑戰的另一面往往就是更大的機遇。曙光主動應變,就是希望抓住時代給予的新機遇。

破題:踐行全新理念,聚焦四個方向

曙光的出身決定,天然就是一家承擔了歷史使命的企業。以前的發展目標相對簡單,就是把中國的計算技術做起來。現在時代給了新的機遇——在新算力的轉折點上衍生出中國屬於自己的計算生態。

“過去就是一家做計算技術的企業,今天把自己定位為數字經濟核心基礎設施供應商,包括計算、雲,IDC、大資料等等,這些共同構成新計算的底座。”中科曙光高階副總裁任京晹表示,曙光希望跟產業界上下游的夥伴協同起來,共同來完成全產業鏈的佈局。

因為一直站在計算產業最前沿,曙光發現算力爆發中出現幾個時代共性的問題,這也便成為曙光破題的方向。

首先是以安全為基石。安全方向最主要的就是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曙光這麼多年低調埋頭於技術攻關,今天已經可以為安全“上鎖”:基於國產安全可信底層技術,從底層架構到上層應用採用全國產產品技術棧,構築全方位、立體化的防護體系,保障使用者安全合規運營、管理和維護。尤其是在雲服務領域,曙光實現了從芯到雲全自主研發、國產化投建。值得一提的是,曙光也是最早通過“中央網信辦雲服務網路安全審查”的雲服務商。

其次是以智慧為導向。智慧化是社會不可逆的趨勢,作為核心基礎設施供應商曙光在智慧領域需要兩個方向發力:向下通過技術優勢,搭建覆蓋國產通用計算加速卡、伺服器到AI計算平臺和新一代智算中心的全棧全場景AI計算體系,為AI產業化發展、行業數智化轉型和政府智慧化治理提供強大支撐;向上加速與通訊、科技、電力、工業、交通、汽車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的深度融合,應用創新,驅動社會全面向數智化轉型。

第三是以綠色為責任。耗能是算力很重要的一個制約瓶頸,也是計算技術必須要跨過的一道門檻。曙光在這方面佈局很早,自2011年便開啟綠色計算的探索與研究,如今已擁有全球領先的浸沒式相變液冷技術,並實現了系統化、規模化部署。早年在耗能技術上攻關,投入大、回報少,曙光對未來的預判比較精準,這麼多年堅持下來,在算力爆發的時代這項技術的優勢凸顯,實現“雙碳”目標的同時又能保障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

最後是以專業為擔當。作為社會經濟的基礎設施,算力網路不是曙光一家來實現的,國家希望建設一批國家級中心,把算力網路化、資源池化,成為公共資源,這才能真正實現算力的普惠。但這也要求所有算力資源不僅要互聯互通,還要能夠協同排程。從這個角度來說,曙光作為一家“專業”的數字基礎建設企業,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努力提升算力流通效率,降低算力使用門檻,並且以專業性服務於客戶,持續為使用者提供計算、應用、資料、調優、諮詢、運營、運維等一站式專業供給服務。

從一家技術提供商到數字經濟核心基礎設施供應商,曙光戰略定位全面升級,目標是新計算生態。在新的生態中,曙光是技術立足,讓技術向下紮根,以應用為導向,讓價值向上生長。這背後是前進者同行的理念:鍛造順應發展趨勢且持續做出調整的產業鏈共同體,助推產業間的協同、迴圈,兼收幷蓄跨越數字鴻溝。

與前進者同行,做時代的企業

社會不同發展階段需要不同定位的企業。企業戰略與國家戰略相匹配,才能成為時代的企業,為社會的發展貢獻更多的能量,企業也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即“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創新、協同、綠色、開放,這些都是新階段的關鍵詞。

在過去四十多年,中國社會需要一批敢想敢幹、創新領跑的企業,他們是站在潮頭的企業。在那個階段,中國科技產業湧現出一批探路者,他們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在市場上獲得成功,也讓中國的科技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曾經的探路者,需要更多的考慮如何運用自身的實力和資源,去尋求和國家經濟命脈發展方向的新共振,更好地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曙光給出的答卷就是“與前進者同行”。

“與前進者同行”其中有兩個關鍵詞:

一是前進者,代表走在時代最前沿的一批企業,有創新意識,勇於探索,願意成為推動時代進步的先行者。
二是同行,即基於開放、協同的理念,以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為目標的一批企業。未來的競爭將是生態間的競爭,沒有企業可以獨立於體系之外。同行者都是生態的構建者,越開放的生態體系,越多元的生態環境,越豐富的生態夥伴,也就能創造更大的生態價值,每一位同行者也都將是受益者。

在上一個發展階段,曙光以技術突圍為主。中國科技產業起步晚,很多核心技術都受制於人,技術突圍的難度可想而知。“我們這麼多年秉持一個理念,做這個行業應該做的那些事。我們首先要看行業裡遇到什麼問題,然後去解決它。如果一時解決不了,就長期咬住它,最終把它解決掉。” 任京晹表示,拉長時代段來看,這個不急功近利的笨辦法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今天,曙光有能力做智慧時代的底座,有能力解決安全、低碳等產業難題,都是因為“選擇正確但艱難的路”。

今天,曙光與前進者同行,是在新的發展階段再次選擇了正確但很艱難的路。在時代的轉折點上,率先扛旗進入大協作模式,與產業鏈一起填補智慧時代的數字鴻溝,推動社會進入到新的階段。

責任越大壓力越大,挑戰越大機會也越大。選擇正確但很艱難的路,走下來就能成為真正推動時代進步的企業,成為未來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