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未來 30 年,將有更多的人類進入地下生活空間

未來 30 年,將有更多的人類進入地下生活空間

北京時間 8 月 18 日訊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從古代地下墓室到現代地鐵,人類經常在地下空間經歷短暫的時間,是否有整個人類社會曾在地下環境中生活嗎?

▲ 哪些人類群體生活在地下空間?

是的,但從歷史角度來看,只有在緊急情況和別無選擇的時候,人類才會在地下環境中生活,然而,最近幾十年,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地下世界:我們腳下世界的人類歷史》一書作者威爾・亨特說:“我們需要知道很重要的一點是,人類並不屬於地下環境,從生物學和生理學角度來看,人類身體不適合在地下生活,但在一些特殊時期,我們不得不撤退到地下環境生活。”

縱觀歷史,人類曾由於多種原因暫時生活在地下。亨特稱,如果沒有建造房屋的材料,人類就可能挖掘地下生存空間

,在極端氣候區域,人們會在夏季到地下避暑,冬季會到地下取暖,同時,地下空間也是躲避敵人的安全地點。

▲ 圖中是土耳其地下卡帕多西亞城。

例如:古代人類建造了地下卡帕多西亞城,位於現今土耳其境內,可以抵禦天氣變化和戰爭。亨特說:“地下空間從地理學角度來講,非常具有戰略意義,古代時期,經常會發生戰爭,在緊急情況下,居民們撤退到地下空間將不被敵人發現,但他們並不是在地下生活很長時間,可能一次會生活幾個星期時間。”

據瞭解,卡帕多西亞城最大的地下城之一是代林庫尤城,其建造年代可追溯至公元 700-800 年,可容納居民兩萬人。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道稱,地球物理學家發現該地區又發現一座地下城,其面積達到 46 萬平方米,距離地面 113 米,如果是這樣,那麼最新發現的地下城面積比代林庫尤城大三分之一。

亨特稱,卡帕多西亞城是一個“建築奇蹟”,水井可延伸至地下水位,通向地表的洞可作為通風井,包括古代人類在地下城入口前滾動的巨大圓形石頭的層層保護,可將地下城內的居民與入侵者隔離,入侵者很難闖入其中。

▲ 這是從凝灰岩中鑿建出來的地下建築,位於卡帕多西亞城。

然而,並不是所有地下住宅都像卡帕多西亞城那樣結構複雜,亨特指出,人們還生活在天然和人造洞穴中,只要有合適的地質條件,人們就可以將其建造成地下洞穴,例如:由噴射出來的煙塵構成的石質丘陵,就很容易向下挖掘,此類結構很常見。你會發現全球各地的人們都在建造洞穴住所,依據美國《史密森尼雜誌》報道,即使是在現今的澳大利亞,在一個叫做庫伯・佩迪的小鎮,也有大約近一半的居民生活在“地下掩體”中,所謂的地下掩體就是山坡上挖掘的洞坑。

在現代城市生活中,一些處於社會邊緣的人群會在城市廢棄基礎設施下尋找避難所,亨特稱,現在美國紐約市生活的“鼴鼠人”比上世紀 80 年代少,但也許仍有至少 1000 名無家可歸的人生活在城市地下隧道中,此外許多無家可歸的人也生活在拉斯維加斯地下隧道,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地下隧道里也生活著許多孤兒。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搬到城市生活,更多的居民可能會搬到地下空間,拓展新的生活環境。新加坡等地正在積極探索地下建築方案,英國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心理學副教授 Eun Hee Lee 從事人類地下空間生活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他說:“完成這項工作所需的技術現已具備,關鍵的挑戰在於說服人們搬到地下空間,讓人們完全適應地下生活並非簡單的事情。”

Eun Hee Lee 稱,事實上,只要室內燈光、房間大小、天花板高度及其他環境的物理屬性與地面保持一致,還沒有證據表明在地下空間生活會造成人類的負面心理影響。例如:像採光井這樣的結構,利用反射漆等材料,可使自然光線照亮地下空間,可以抵禦因缺乏陽光照射而產生的抑鬱症。他還表示,表面上,人們可能會感到與同伴隔離,感到無法控制生活,但這些感覺是可以自我調節,然而,人們仍然不喜歡在地下空間生活的方案。

無論如何,Eun Hee Lee 教授認為,世界各地的人們不久後就會開始遷移生活空間,受到一些正在建築方案的啟發,例如:加拿大蒙特利爾地下城 RéSO,這座地下城長度超過 32 公里,配備有購物中心、辦公室、酒店和學校。實際上,也許人類轉入地下環境生活的時候會更早到來,在至少 30 年內,會有更多的地下工作環境,更多的地下娛樂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