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一個 App 聽所有,騰訊音樂解除獨家版權:網易雲能否追趕仍存變數,抖音或成最大贏家

一個 App 聽所有,騰訊音樂解除獨家版權:網易雲能否追趕仍存變數,抖音或成最大贏家

反壟斷監管再次落錘騰訊。

7 月 24 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釋出對騰訊收購中國音樂集團的調查結果,因交易“應報未報”對騰訊處以 50 萬元罰款,並責令其解除音樂獨家版權。隨後,騰訊釋出公告迴應稱,將與騰訊音樂等關聯公司在規定時限內製定整改措施方案。

市監局要求騰訊音樂對原有的音樂版權授權模式進行調整,包括騰訊及關聯公司採取三十日內解除獨家音樂版權、停止高額預付金等版權費用支付方式、無正當理由不得要求上游版權方給予其優於競爭對手的條件等恢復市場競爭狀態的措施。

這是不久前虎牙鬥魚合併案被禁後,監管在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領域的持續性動作,是對騰訊執行的第二次反壟斷處罰。

而對於使用者來講,最大的好處便是“一個音樂 App 解決聽歌需求”有望實現,“周杰倫”們不再獨屬 QQ 音樂,網易雲使用者歌單中的灰色也將重新亮起。

六年版權焦慮

騰訊音樂此次被審查的背景是,今年 1 月,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對騰訊 2016 年 7 月收購中國音樂集團股權涉嫌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行為立案調查。年初開始,市場監管總局加大反壟斷審查力度,騰訊、阿里、百度等巨頭都是重點審查物件。

正版音樂版權是網路音樂播放平臺運營的核心資產、關鍵性資源。市監局調查顯示,2016 年騰訊和中國音樂集團在相關市場份額分別為 30% 和 40% 左右,騰訊通過與市場主要競爭對手合併,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集中後實體佔有的獨家曲庫資源超過 80%。

回顧國內數字音樂市場發展歷程,憑藉獨家版權,騰訊音樂維持了多年壟斷地位。

2014 年,QQ 音樂與華納音樂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後,QQ 音樂很快就將索尼、環球、華納“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權悉數收入囊中。“三大”幾乎佔據了全球八成唱片版權,與“三大”鎖定直接決定了 QQ 音樂的先發優勢。

隨後 2016 年,QQ 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成立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包括 QQ 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及全民 K 歌四大產品,進一步鞏固了騰訊音樂的龍頭地位。

2015 年是線上音樂平臺的分水嶺。當年 7 月,國家版權局釋出了《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盜版歌曲遭到大規模下線。自此,數字音樂開啟全面正版化,購買版權、建立自身版權庫。

獨家音樂資源的競爭,也就此拉開序幕。獨家版權模式之下,行業處於賣方市場,導致版權費水漲船高,音樂平臺開始陷入惡性競爭的價格戰。

彼時,市場格局基本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網易音樂及包含蝦米音樂、阿里星球的阿里音樂三方割據。

由於網易雲音樂晚於 QQ 音樂入局 8 年時間,當時的線上音樂市場早已被瓜分得所剩無幾,成立之後,網易雲幾乎一直處於版權之困的陰影中。例如,網易雲曾因與 QQ 音樂合作瓦解而失去周杰倫的版權,這類能夠大規模影響粉絲流動的頭部歌手,幾乎能直接影響平臺受眾及整體使用者活躍度。

加之“財力”及戰略差異,六年以來,網易雲音樂及阿里音樂都無法同騰訊音樂相抗衡。

丁磊曾在最近的網易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國際三大唱片公司獨家銷售模式,使得包括網易雲音樂在內的需要購買版權的公司付出了超過合理價格的成本,“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迴歸一個合理理性的版權費用。”

今年 5 月底,輾轉多次傳聞後,網易雲音樂終於提交招股書。資料顯示,其淨虧損於 2018 年及 2019 年維持於人民幣 20 億元,及後增加至 2020 年 30 億元。於 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 18 億元、16 億元及 16 億元。

其中,近三年營業成本中,僅內容服務成本就分別達到 19.7 億、28.5 億及 47.9 億,連年攀升,佔收入百分比更是分別達到 171.7%、123.1% 和 97.8%。

網易雲在招股書中解釋稱,營業成本全年同比增長 62.7%,主要歸因於內容服務成本的增長,而內容服務成本增加,即由於支付給音樂廠牌及獨立音樂人的授權費金額增加。

以架構升級備戰

騰訊音樂內部對於處罰應該早有預見,三個月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全方位架構調整,某種程度上是在為此次反壟斷處罰做準備。

今年 4 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原 CEO 彭迦信獲任命為集團執行董事長,騰訊集團原副總裁及 QQ 負責人樑柱加盟並擔任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CEO。

調整後,樑柱主導騰訊音樂的產品業務線,負責包括 QQ 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 K 歌、長音訊業務線的發展,以及核心技術的研發。

6 月 25 日,騰訊音樂內部再次調整架構,宣佈成立內容業務線,負責音樂內容相關業務的整體規劃、戰略制定和統籌管理。

據晚點報道,QQ 音樂業務線下增設了一個新產品部門。該部門由樑柱直接推動成立,整合了 QQ 音樂直播與全民 K 歌直播團隊,正在進行全新形態的互動視訊功能開發。據瞭解,這個全新的功能將與微信視訊號進行深度融合。

QQ 負責人加入、成立與音樂平臺業務平行的長音訊業務、深度接入視訊號,種種調整都指向騰訊音樂和集團社交產品的聯動,以及音樂之外的音視訊內容開發。無法做版權獨家代理之後,版權優勢被削弱,自建內容無疑成為佈局重點。

爭奪版權幾乎是過去六年音樂平臺的基調,但如今,線上音樂的生意早已不只有關音樂。

為打破音樂行業商業化模式單一的弊病,線上音樂平臺一直在積極探索更多業務。而獨家版權模式被取締後,版權也將不再是決定成敗的最大因素。

利好抖音?

只不過,放開版權購買、行業進入全面競爭狀態是否就意味著能健康發展,仍舊需要打上問號。而騰訊音樂唯一的競爭對手網易雲音樂,能否藉機迎頭趕上,也需要觀望。

一位騰訊音樂內部人士向搜狐科技表示:“網易雲最大的問題是,即使現在可以花錢買版權了,多花的錢,也不一定能換來等值的使用者。”

版權放開,只意味著其他公司擁有了購買權利,但有沒有錢買、版權方願意不願意賣,這中間仍舊充滿變數。

比如,騰訊音樂此前就曾通過持股方式深度繫結版權方,以突破獨家版權協議的時間限制。2018 年底赴美上市之前,騰訊音樂向華納和索尼音樂定向發行了 2.2 億美元股票,這項交易直接幫助騰訊和華納、索尼綁定了更穩固的合作關係。

網易雲音樂在其中能有多少輾轉騰挪的空間,還是未知數。

從使用者體量來看,騰訊系的酷狗音樂、QQ 音樂、酷我音樂三個 App 的月活使用者數 2.98 億、2.43 億、1.28 億,均高於網易雲音樂,行業格局可能短時間內難被打破。

不過,騰訊音樂也處於下坡路。會員付費方面,財報顯示,2018 年底開始,其成本增速就超過了營收增速,隨後兩年時間裡,收入同比增速一路下滑。在 2020 年年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騰訊音樂集團管理層曾表示“考慮停止部分音樂版權的續訂”。

截止到去年四季度,騰訊音樂 MAU 為 6.2 億,雖然整體是網易雲音樂的三倍,但該季度騰訊音樂 MAU 卻相比 19 年的 6.4 億下降 3.4%,而今年一季度,騰訊音樂 MAU 更是同比下降 6.4%。

實際上,需要騰訊音樂警惕的,或許還有抖音。網際網路分析人士潘亂在社交平臺表示,“所有音樂 App 內的‘推薦’和‘分發’僅僅只能解決‘猜你喜歡’的問題,而抖音能‘讓你喜歡’。”

他認為,短視訊行業對音樂行業格局造成巨大沖擊,不僅僅是因為前者巨大的流量,更深層次的戰爭在於“短視訊改變使用者音樂認知”。

基於強大的演算法分發,各種“抖音神曲”很容易便能佔有使用者心智,並打造爆款,讓使用者“種草”的效率也更高,但同時,也正因為是中心化分發,所以歌曲和短視訊一樣,是“歌紅人不紅”的狀態。

因此抖音的機制便不適合原創音樂人作品的傳播,而更適合發展翻唱等二創類音樂,從這個層面來看,版權開放或許對抖音有推動作用。

但有行業人士認為,儘管短視訊是分發音樂效率更高的渠道,但種草完之後,主要的音樂消費時長還是在播放工具及音樂社群上,如果不做音樂 App,短期切不進更大的使用場景。

實際上,抖音正在發力音樂業務。今年 4 月,位元組跳動宣佈成立音樂事業部,其音樂業務版圖巨集大,包括負責國內音樂業務的抖音音樂、中國音樂業務拓展部門,以及負責國外的海外音樂部門。

音樂事業部負責人為位元組跳動產品與戰略副總裁、原 TikTok 負責人朱駿 (Alex),目前,位元組跳動音樂業務的主戰場在海外,以海外音樂產品 Resso 為主。去年 3 月,Resso 在印度上線。產品層面,UI 設計、內容組織及分發方式都接近 Spotify,且包含類似 TikTok 的視訊內容。

眼下來看,Resso 是否會成為下一個 TikTok 尚未可知,但反壟斷撕開版權的口子後,位元組是否會在國內複製一個 Resso,或許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