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遊戲 >《魔法氣泡 特趣思 俄羅斯方塊2》更新 新難度新角色

《魔法氣泡 特趣思 俄羅斯方塊2》更新 新難度新角色

一款沒有濾鏡可選,沒有 P 圖功能,還得等待 24 小時才能拿到成片的照相 App,會有人想用嗎?

最近,真有一款這樣的產品在美國走紅,它的名字叫 Dispo,由 YouTube 網紅大衛·多布里克創辦。

今年 2 月底,Dispo 不僅牢牢佔據 App Store 攝影類排行榜前十,還受到矽谷資本熱捧,拿到了 2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紅杉、A16Z 等一眾老牌資本都是投資方。

如今估值 2 億美元的 Dispo 有 300 萬用戶,上線首月下載就突破了百萬。因為主張對照片不做任何修飾美化處理,Dispo 被冠以「反 instagram」的稱號。

風頭正勁的 Dispo,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真能顛覆 instagram,成為 Z 世代圖片社交的主流產品?

一款「反套路」的拍照 App

開啟 Dispo,你會發現它的操作介面完全是一臺上世紀 90 年代流行的膠捲相機。左邊配有閃光燈按鈕,中間是用來對焦的螺旋盤和一個取景框,右邊是快門。

按下快門後,成片不會立即出現在手機相簿裡。Dispo 會提示你,剛剛拍攝的圖片將在 24 小時後完成「沖洗」,請到點再來查收。

這是 Dispo 的核心玩法,以一種刻意做舊的產品理念,畫素級還原用膠捲拍照的體驗。


Dispo產品頁面展示|buzzfeed

用膠捲拍照,你必須得眯縫著眼通過通過窄小的取景框構圖,所以,即便在拍攝狀態下,Dispo 那個窄小的取景框也不會變大,使用者只能通過這個小小的視窗創作照片。

膠捲是一錘定音的創作,使用者無法為自己修個大長腿、畫個大眼睛,因此 Dispo 也不提供 p 圖功能。但 Dispo 會提供照片實體沖印服務,就像用膠捲必須沖洗成片一樣。

很難想象,在使用者習慣了拍照即時交付,用各種修圖軟體加濾鏡做美化後上傳到社交網站接受點讚的時代,Dispo 這種限制頗多,甚至有些原始的產品還能大受歡迎。

但體驗過後,就有使用者表示,Dispo 讓她從社交壓力巨大的精緻照片中解放出來,自己只需要專注記錄當下,而不是想著拍幾十張照片,再花時間從裡頭選出最好的。

Dispo 似乎是在用一種反套路的方式佔據使用者心智。所謂反套路是說,對當下主流的拍照工具做減法,通過各種使用限制消除使用者對獲得完美照片的痴迷和心理壓力。

Dispo 的創始人大衛·多布里克原本是 YouTube 上一個超級網紅,擅長製作快剪類短視訊。2019 年,大衛在 instagram 建立了一個新賬號——David's Disposable,專門用來發布膠片風格的照片,至今吸引了 324 萬關注者。

受到這個賬號啟發,大衛 2019 年 12 月順勢推出了同名軟體 David's Disposable,為更多喜歡這種風格照片使用者提供製作工具。還原膠片拍照體驗,不能修圖這些核心玩法,也是在這時候定下的。

僅上線一個月,這款軟體的下載量就突破一百萬。2020 年 9 月,David's Disposable 更名為 Dispo。今年 2 月,Dispo 更新了一個 beta 版,採用了和 Clubhouse 一樣的邀請碼機制,這又掀起了一小波求碼熱潮。

儘管風頭正勁,但主打復古風格的圖片產品並不新鮮,ins、Facebook 按照 Dispo 的模子加一個還原膠片相機拍照玩法的功能也是輕而易舉,要想避免曇花一現,Dispo 還能靠什麼?

一個內容共創的圖片社群

再仔細回想下,過去使用膠捲相機的場景,多半是和家人朋友外出或聚會的互拍合照,是你和其他人一起做一件事情,這些都是帶有社交意味的日常生活裡的高光時刻。

某種程度上,Dispo 在盡力還原這種場景體驗。正如用膠捲拍照,拍一張少一張,並且價格還不菲,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經濟成本。Dispo 通過拉長照片交付時間,隱性提高拍攝成本,引導使用者記錄有意義的畫面,而不只是精緻隨手拍。

在最近的功能更新中,Dispo 還試圖讓使用者的記錄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見。所以,Dispo 允許使用者建立「膠捲」,這些「膠捲」可以是私人的相簿,也可以選擇開放變成共享相簿,讓其他使用者瀏覽或新增圖片。

Dispo裡使用者建立的各種主題「膠捲」|buzzfeed

「膠捲」在使用者之間衍生出了多種玩法。有個「膠捲」的主題名叫做「猜猜照片背後的故事」。在這裡,人們釋出了各自生活日常的沉思,然後留給 Dispo 上其他使用者來解讀和評論。

31 歲的洛杉磯社交媒體總監盧克·雲在 Dispo 建立了多個以顏色為主題的膠捲,並邀請其他使用者尋找合適的照片加入這些主題。盧克說,每個人都在通過各自的視角尋找相同目標的內容,一個社群就這樣慢慢構建起來了。

在掀起復古膠捲拍攝風潮的外衣下,內容共創才是Dispo的核心。它將圖片作為媒介,讓使用者在特定的主題下,用構圖攝影的方式講述故事,強調敘述化。這也是各類社交產品都在挖掘的體驗方向。

比如最近大火的 Clubhouse,正是利用語音社交和開主題房間的形式,將具有相似興趣愛好的一批人聚集起來,通過對話和交流實現實時的高質量的播客性的內容共創。

再比如微信 8.0 版本更新,「狀態」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在相同表情之下表達不同的故事。還有尚未被使用者利用起來的,聽同一首歌,再自己新增素材剪輯個性化短視訊的功能。這些都是讓使用者在特地的產品正規化下,讓使用者共創內容,產生共情。

所以說,dispo 躥紅背後踩中了三個關鍵點:以強調敘事感的圖片為媒介,實現從工具到社群的轉化;釋放社交壓力,重視原始的未被打磨的美學;以及構建了讓使用者共創內容的場景。

據瞭解,經歷 A 輪融資後,Dispo 已經開始向國際擴張,特別是在日本,該公司計劃在日本開設辦事處。儘管 Dispo 團隊目前只有八人,其受歡迎的程度也可能會下滑,但它確實給圖片社交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