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馬斯克光環下的 PayPal,槍口對準微信、支付寶

馬斯克光環下的 PayPal,槍口對準微信、支付寶

支付市場開年即熱。

1 月中旬,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國付寶(全稱:國付寶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資訊悄悄發生變更,美國金融科技公司 PayPal 貝寶於 2019 年收購國付寶 70% 股份一年多後,再度收購國付寶剩餘的 30% 股份。

至此,國付寶成為一家全外資持股的第三方支付平臺

據瞭解,國付寶成立於 2011 年,由商務部下屬單位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以及國富通資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國付寶具備移動、線上和跨境人民幣支付服務的許可證,擁有社會信用體系,多條產品線,滿足各類支付場景需求。

國付寶股權結構發生巨大變動,然而其實,背後的主角 PayPal,正式挺進中國支付市場,在國內金融數字化改革的大風向下,欲衝擊微信、支付寶兩大寡頭所在市場的動作更為吸睛。

背靠馬斯克「光環」

受益於新冠肺炎大流行,2020 年 Q3 季度,PayPal 支付總額創下紀錄達 2470 億美元,新增活躍使用者 1520 萬,活躍賬戶總數達到 3.61 億。

據 Statista2020 年在美國進行的全球消費者調查資料顯示,PayPal 遠遠超越 Venmo、Google Pay、Apple Pay、Amazon Pay 等線上支付品牌,成為消費者使用最多的線上支付服務。

PayPal 在北美地區家喻戶曉。

除了擁有廣泛的使用者受眾,PayPal 的知名度還離不開早期創業的多位創始人。美國許多知名網際網路及科技公司如 YouTube、LinkedIn、Yelp、Palantir、紅杉資本等的創始人、合夥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經歷,即在 PayPal 工作過。

因 PayPal 反傳統的思維方式,以及早期精銳的創業團隊集結了當今眾多科技行業知名的企業家,這些擁有 PayPal 就業經歷的企業家組織被外界譽為「PayPal 黑手黨」。

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網紅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

馬斯克創立了 SpaceX、特斯拉、Neuralink 公司,Starlink「星鏈計劃」、腦機介面等科幻專案,使得馬斯克在網際網路上逐漸失控。今年年初,馬斯克超越蟬聯四年全球富豪榜榜首的貝佐斯,成為新全球首富。

然而沒有 PayPal,可能就沒有今天的 SpaceX、特斯拉。馬斯克在學生時代建立的電子遊戲、Zip2 軟體公司屬於小打小鬧,只有 PayPal 幫助馬斯克賺得創業路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併成為創立 SpaceX、特斯拉兩家公司的原始資金。

1999 年,馬斯克創立線上銀行業務的軟體平臺 X.com,後與競爭對手合併,更名為 PayPal。2002 年,PayPal 出售給 eBay,馬斯克獲得 1.8 億美元收益。2003 年,馬斯克從中拿出 9000 萬美元,成立 SpaceX、特斯拉。

儘管馬斯克的注意力轉移到太空和電動汽車事業,但 PayPal 的擴張之路從未中止。

進入中國市場一波三折

普華永道 2019 年全球消費者洞察力調查資料顯示,全球十大移動支付市場中,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率排名第一。Reportlinker 資料顯示,2021 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將比銀行擁有更高市場份額,預計 2026 年達 58.1%。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而 PayPal 也覬覦中國市場已久,早在 2011 年,就試圖進入國內市場,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第三方支付許可證,但以失敗告終。

彼時,國內金融市場開放與准入機制不完善,外資金融機構難以進入。五年後,央行釋出《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銀行卡清算機構牌照開閘。2017 年,中美工作團隊進行幾十輪磋商,其中包括就銀行卡清算和支付清算牌照達成共識,美國支付服務商可在中國申請業務許可。

2019 年,PayPal 在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取得關鍵突破,PayPal 收購國付寶 70% 股份,並獲得中國的支付牌照。

不過,即便拿到牌照,PayPal 在中國市場全面落地也沒有那麼容易。美國博主 Michael Michelini 直呼在中國使用 PayPal 是一場「鬥爭」與噩夢。

因為,PayPal 沒有在中國得到廣泛應用,許多中國銀行對 PayPal 不太熟悉,而如使用者要在中國註冊 PayPal 賬戶,可能需要親自去銀行驗證資訊,增加了使用者的不便性。

此外,中國 PayPal 賬戶和美國 PayPal 賬戶是分開的兩個賬戶,從美國 PayPal 賬戶轉移資金到中國的賬戶,不但要收取高昂的跨境費用,還需要 3 至 5 天的漫長時間週期。

PayPal 只是半隻腳踏進了中國市場,而隨著完成國付寶剩餘股份的收購,標誌著 PayPal 正式進入中國支付市場。那麼,PayPal 又有哪些機會點與阻力?

激起什麼水花?

據易觀釋出的 2020 年 Q2 季度第三方支付資料顯示,支付寶以 55.6% 市場份額,排名市場第一,財付通(微信支付)以 38.8% 屈居第二位。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呈現穩定的雙雄格局。

2021 年監管環境疊加政策變化,催生了一些新的變數。

一方面,以 PayPal 為首的外資機構紛紛入場,另一方面,以位元組跳動、拼多多、快手、攜程為代表的頭部網際網路企業也通過一系列收購,進入支付市場。另外,支付寶、微信支付之外的其他市場參與者,如暢捷通、收錢吧、PingPong 也通過上市,尋求業務發展新路徑。

PayPal 此刻入局,不但要面對支付寶、微信支付雙寡頭在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持續擴大的使用者優勢,還需要面對中美移動支付市場的巨大差異。

儘管,中國支付市場較美國市場,滲透、普及率高,但利潤極低,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很難盈利,其主要利潤來源來自於客戶貨幣資料洞察,或者高利潤的金融產品,如貸款,而絕非龐大的使用者交易產生的費用。

調研機構 Forrester 還認為,沒有生態系統支援的獨立第三方支付公司無法在中國生存。在中國成功的支付公司均有背後龐大的生態系統的支撐,支付寶的背後是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微信支付背後是騰訊龐大的社交、遊戲流量。新入場的抖音、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廠商也是通過佈局支付,完善自有生態池。

即便是傳統銀行招商銀行,也擁有一個以銀行為中心,與眾多行業夥伴繫結的大型生態系統。此外,支付公司還應該具備其他技術能力,比如,生物識別技術為代表的更先進支付方式,正在中國千萬家零售商店普及。

想要紮根中國市場,PayPal 面臨的困境是多維度。技術維度,能否提供安全、可控、可靠的服務;使用者方面,能否說服存量市場的使用者改變付款習慣;生態系統方面,能否通過有效的商業、業務模式,吸引合作伙伴。

不過,PayPal 仍有機遇。

「PayPal 國內外資質非常齊全,跨境支付一定是 PayPal 的業務重點方向。中國跨境電商發展迅猛,資料上來看,跟國內內需旗鼓相當。支付寶、微信支付有短板,不能滿足巨大的市場空間。唯一的不足是,PayPal 與中國的結合度不夠。」艾媒諮詢張毅告訴極客公園。

1 月 20 日,央行重磅釋出《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對國內支付領域反壟斷監管,界定了明確的認定標準。

「反壟斷檔案一旦付諸行動,國資體系一定最先受益,國際巨頭也會在市場裡分得一杯羹。帶來三方面的好處,第一,使用者資訊不會過分集中在一兩家平臺上;第二,有利於國資體系發揮主導作用;第三,包括外資和更多企業殺進市場,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張毅說。

未來幾年,支付行業註定不會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