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上市前被音集協要求下架一萬部涉嫌侵權視訊,快手面臨的風險卻不止於此

上市前被音集協要求下架一萬部涉嫌侵權視訊,快手面臨的風險卻不止於此

2 月 3 日,按照計劃,快手將於 2 月 5 日(本週五)在香港上市。而就在上市進入倒計時的關鍵時期,快手被曝出重大版權糾紛。

2 月 1 日,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以下簡稱 “音集協”)釋出公告,要求快手方面刪除第一批一萬部涉嫌侵權視訊。按照該協會的說法,快手平臺上有 1.55 億個涉嫌侵權的視訊。

另據音集協訊息,該協會於今年 1 月中旬,陸續向國內六大應用商店和蘋果應用商店發起 “快手侵權下架投訴”。1 月 28 日,蘋果商店官方回覆郵件,要求快手儘快與音集協解決版權問題,否則將可能會被下架。

截至發稿,快手方面暫未就此事作出迴應。版權糾紛是否會影響到快手上市程序,目前也未可知。但從資本市場的反饋來看,投資者對此訊息似乎不以為然。

自 1 月 26 日正式啟動招股,快手認購火爆,無論是機構還是散戶,都熱情高漲,甚至還出現券商系統崩潰的場面。最新訊息顯示,快手在香港暗盤交易中的交易價為 IPO 價格的兩倍。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對快手來說,僅僅是個起點。除了版權糾紛之外,上市之後的快手仍要面對盈利、監管以及不斷加劇的行業競爭等問題。

音集協控訴快手侵權風波

音集協一紙公文,似乎是在向快手發難。按圖索驥,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牽絆在 2019 年 9 月就已經開始。

去年 11 月,音集協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稱,2019 年 9 月起開始與快手反覆溝通,要求停止侵權、對權利人進行賠償及建立版權合作,但快手反饋遲緩、拖延,不願積極解決版權問題。隨後,該協會起訴了快手。

2020 年 10 月,音集協起訴快手侵犯《鴻雁》等 5 首歌曲的錄音製作者權案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立案,音集協要求快手停止侵權並賠償人民幣共計 13 萬元。根據音集協披露的資料,截至 2020 年 11 月 6 日,快手涉嫌侵權使用上述作品作為背景音樂的視訊數量高達 8265 萬個,總播放量達到 2.98 億次以上。

音集協指出,由於監測時間尚短、投入成本所限,以上監測資料只是冰山一角。隨著投入監測作品數量增加、監測手段升級和時間推移,數量還將幾何增長。音集協最新資料顯示,近期快手平臺上涉嫌侵權複製錄音製品作為背景音樂的視訊數量達 1.55 億個。

該案原定於 11 月 9 日開庭審理,據新浪報道,快手在開庭前幾日申請了延期和調節。隨後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委託首都版權協會進行調解,但雙方至今未就此事達成協議。

2021 年 1 月初,音集協向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發起訴訟,投訴快手存在重大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不符合上市企業的要求。1 月中旬,音集協向國內六大應用商店和蘋果應用商店發起快手侵權下架投訴。1 月 28 日,蘋果商店官方以回覆郵件告知快手儘快與音集協解決問題,否則將可能被下架。

目前,快手暫未就此事進行迴應,但就上市程序來看,從披露招股書,到通過聆訊、開展路演、公開招股,快手 IPO 並未受到影響。按照原計劃,快手將於 2 月 5 日,也就是本週五,登陸港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快手曾在招股書中提到,“由於我們面對中國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的競爭日益激烈,我們面臨智慧財產權侵權案索賠或其他法律訴訟的風險較高。”但未在其中提及與音集協的相關版權糾紛。

如何持續輸出優質內容?

曾經,在很多人眼裡,快手就是土味、老鐵的代名詞,很難跟上市公司聯絡起來。如何持續輸出優質內容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快手也在招股書中披露了相關風險:使用者違規及不當內容可能會對我們的品牌形象、業務及經營業績有不利影響。

去年 6 月,因使用者上傳的視訊涉嫌剽竊,快手海外應用 Zynn 被谷歌下架。快手旗下辛巴家族也因直播帶貨售假被廣州市市場監督局罰款,連帶著快手平臺也受到稽核不嚴的指責。

過去幾年,國家監管部門對直播、短視訊的內容管控逐漸加強,並聯合各大平臺多次發起對短視訊、直播內容的專項治理。去年 7 月,國家網信辦再度發文,要嚴厲打擊直播、短視訊、即時通訊工具和論壇社群環節存在的,涉及未成年人的有害資訊。

政策高壓之下,快手對內容管控升級,對包括傳播違規內容的賬號進行了大幅清理整治。今年 1 月,快手釋出寒假網路環境專項治理第一期處罰公告,該期共處置違規賬號 2340 個,違規視訊 12951 條,違規評論 7163 條。

在對違規內容進行打擊的同時,快手加大鼓勵優質內容生產。2019 年 7 月,快手釋出光合計劃,要在未來一年拿出價值 100 億元的流量扶持 10 萬個優質創作者。目前,快手的內容生態已經涉及電商、教育、遊戲、社交、文娛等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商業板塊。

最新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0 年 11 月 30 日,快手 APP 日活使用者增至 2.638 億,每位日活使用者的日均使用時長,從 9 月底的 86.3 分鐘,增長到 11 月底的 86.7 分鐘。月活使用者從 9 月底的 4.829 億降至 4.814 億。

快手早已不是那個 “五環外世界”的 APP,但與它的競爭對手抖音比起來仍有差距,截至 2020 年 9 月,連同抖音火山版在內,抖音日活已經突破 6 億。要吸引到更多使用者並留存下來,快手仍要在內容上下功夫。

怎麼早日盈利是關鍵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最關心的還是快手的盈利能力。招股書顯示,快手的營收增長不錯,但虧損呈現擴大趨勢,且無盈利預期。

截至 2020 年 11 月 30 日止十一個月,快手的總收入為 525 億元,經營虧損為 94 億元。而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快手的經營虧損為 89 億元,2020 年上半年,快手的經營虧損為 75 億元。

目前,快手營收主要來自三個板塊:直播、廣告和電商。其中,直播是快手最重要的營收來源,2017 年至 2019 年,快手直播營收佔比分別為 95.3%、91.7%、80.4%,到了 2020 年前三季度,這一比重降至 53.8%。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直播業務營收佔比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單純刺激荷爾蒙的直播內容不利於盈利,也更容易踩上監管紅線,因而快手近年來不斷優化營收結構,增加電商、遊戲上的商業轉化。

在 1 月 24 日更新的招股書中,快手新增披露的風險因素主要來自於政策方面的反壟斷調查、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規定,這些都將增加快手的合規負擔,並且對經營業績造成負面影響。

2020 年 11 月 12 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出《關於加強網路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第 78 號通知」),列明網路秀場直播或電商直播平臺的登記規定及直播業務有關實名登記、使用者虛擬打賞消費限額、未成年使用者虛擬打賞限制、直播稽核人員資格、內容標籤及其他方面的規定。

快手在招股書中表示,營業記錄期間,快手大部分收入來自直播業務,目前快手前 50 名虛擬打賞使用者所佔虛擬打賞總額不足 5%,而這項通知規定可能對來自虛擬打賞獲取的收入及經營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截至 2020 年 11 月 30 日止十一個月,快手直播平均月付費使用者從 2019 年的 4850 萬人增長到 5810 萬人;但是每月直播付費使用者平均收入由 2019 年的 53.4 元降至 47.6 元。

廣告方面,快手在這一板塊的營收比重不斷增加,2017 年、2018 年、2019 年以及 2020 年前三個季度,線上營銷服務營收佔比分別為 4.7%、8.2%、19.0%、15.6% 及 32.8%。但在抖音、騰訊、百度等強大對手的競爭下,快手想要快速突破並不容易。

電商業務目前在快手整個營收中所佔比重很小,但最受外界矚目。招股書顯示,截至去年 11 月 30 日,快手電商 GMV 達到 3326 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 2019 年全年 GMV 的 5 倍。2020 年以來,快手電商 GMV 實現第一個 1000 億用了 6 個月,第二個 1000 億僅用了 3 個月,第三個 1000 億隻用了兩個月就已經實現。

艾瑞諮詢資料顯示,快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直播電商平臺。但相較於淘寶、京東、拼多多等深耕電商的平臺,快手在商家服務、供應鏈體系以及物流售後方面並不具備優勢。流量層面,快手頭部主播佔據了最大優勢,平臺與六大家族的博弈備受關注。

很長時間以來,快手平臺上的 “家族”在某種意義上扮演的就是公會角色,不過這些家族並不是為快手服務,而是在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近期辛巴假燕窩事件不僅衝擊快手電商品牌信譽,也暴露出過度依賴頭部主播的隱憂。

所幸快手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並早早開始行動。據晚點 LatePost 報道,快手已經在重點扶持中小主播,且投入不計成本。2020 年,快手電商平臺建立了官方分銷庫 - 好物聯盟,通過約會大量品牌和經銷商,讓那些沒有賣貨能力,選品能力的主播有貨可賣。

此前,快手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獲得京東在貨源、商品和售後服務的優勢資源。去年 11 月,快手正式推出電商主播流量推廣工具 “小店通”,其主要目的也是實現公域流量的重新劃分,重點扶持中小商家。

招股書中,電商被列入其他服務板塊,這一板塊還包括網路遊戲及其他增值服務。2018 年、2019 年與截至 2019 年及 2020 年 9 月 30 日止九個月,其他服務的營收佔比分別為 0.1%、0.6%、0.3% 及 5.0%,比重是非常低的,這也說明這塊業務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上市後,快手不僅要面對使用者增長和留存的風險,還有來自資本市場更大的盈利壓力,這意味著快手要加快變現節奏,滿足市場期待,畢竟它最大的競爭對手抖音還在一旁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