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其它 >子選擇器的使用-CSS入門基礎(004)

子選擇器的使用-CSS入門基礎(004)

技術標籤:CSScsshtmlhtml5jscss3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關於選擇器的內容。

子元素選擇器,就是選中某個或某一類元素的子元素。

語法:

#father#child{width:100px;height:100px}#父層#子層{屬性1:屬性值;屬性2:屬性值}

父元素與子元素必須用空格分隔開,表示在父元素包含下的子元素。

示例程式碼:

​​​​​​​

<html><head>  <title>子元素選擇器</title><styletype="text/css">    #father1    {
width:400px;height:400px;border:1pxsolid black; } #father1 div {background-color:green; } #father2{ width:300px;width:200px;border:1px solid black;}#father2#p1 {color:blue;} </style></head><body><div id="father1"> <div>區域一子元素</div> <div>區域二子元素</div>
</div><div id="father2"><p id="p1">內容</p><p id="p2">內容</p></div></body></html>

預覽瀏覽器後,我們會發現father1和father2都設定了寬度高度和邊框,然後使用father1 div,表示第一個div區域下的全部div,都設定背景色為綠色;而father2 p1則表示,第二個div區域下只有p1元素,設定了字型藍色,不影響其他的段落標籤。

相鄰選擇器:

相鄰選擇器,就是選中元素的下一個兄弟元素。在這裡注意一點,相鄰選擇器的操作物件是該元素的同級元素。

語法:

​​​​​​​

#friend+div {width:100px;height:100px;}#元素+相鄰元素 {width:100px;height:100px;}

示例程式碼:

​​​​​​​

<html><head>  <title>相鄰選擇器</title><styletype="text/css">    #friend    {      width:200px;      height:200px;      border:1px solid black;    }        #friend+div    {width:200px;height:200px;border:1px solid black;background-color:green;    }</style></head><body><div>區域一</div><divid="friend">區域二</div><div>區域三</div></body></html>

使用#friend+div,表示與friend相鄰的div,也就是下一個兄弟元素,起作用,與上面的不起作用。

群組選擇器:

群組選擇器,就是同時對好幾個元素進行相同的操作。這個一般都是在對頁面元素進行預設值設定時使用的,便於管理,也減少冗餘程式碼。

語法:

h1,h3,div,p,span{margin:0;padding:0;}

示例程式碼:

​​​​​​​

<html><head>  <title>群組選擇器</title>  <style>    h3,p,div,span    {background-color:green;color:white;    }  </style></head><body>  <h3>標題內容</h3>  <p>段落內容</p><div>分隔內容</div><span>行內容</span></body></html>

預覽瀏覽器後,大家會發現以上幾個元素,背景色均為綠色,字型色均為白色了,這個就是群組選擇器的作用。另外插一句,大家看綠色的大小會發現,h3,p,div都是block塊元素,而只有span是inline行元素。

以上分享的選擇器內容,基本覆蓋選擇器90%以上的內容了,也夠用了,其他那些更高階,更復雜的選擇器,今後學習高階教程時,再給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