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學習一下 SpringCloud (一)-- 從單體架構到微服務架構、程式碼拆分(maven 聚合)

學習一下 SpringCloud (一)-- 從單體架構到微服務架構、程式碼拆分(maven 聚合)

一、架構演變

1、系統架構、叢集、分散式系統 簡單理解

(1)什麼是系統架構?

【什麼是系統架構?】
    系統架構 描述了 在應用程式內部,如何根據 業務、技術、靈活性、可擴充套件性、可維護性 等因素,將系統劃分成不同的部分並使這些部分相互分工、協作,從而提高系統的效能。
    
【簡單的理解:】
    系統架構是 程式執行 的基石、其決定了程式是否能正確、有效的構建 以及 穩定的執行。

(2)叢集

【什麼是叢集?】
    計算機叢集簡稱叢集,是一種計算機系統,它通過一組鬆散整合的計算機軟體或硬體連線起來、高度緊密地協作完成計算工作。
    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可以被看作是一臺計算機。
    集群系統中的單個計算機通常稱為節點,通常通過區域網連線(或者其它的連線方式)。
    叢集計算機通常用來改進單個計算機的計算速度或可靠性。

【簡單的理解:】
    通過多臺計算機完成同一個工作,達到更高的效率。
    兩機或多機內容、工作過程等完全一樣。如果一臺宕機,另一臺可以起作用。
    同一個業務,部署在多個伺服器上(不同的伺服器運行同樣的程式碼,幹同一件事)。

(3)分散式系統

【什麼是分散式系統?】
    分散式系統是一組計算機,通過網路相互連線,傳遞訊息與通訊後,協調它們的行為而形成的系統。
    元件之間彼此進行互動從而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

【簡單的理解:】
    通過多臺計算機相互作用完成一個工作,每個計算機負責一個功能模組,將多個計算機組合起來從而完成一個大任務。
    一個業務拆分為多個子業務,部署在不同的伺服器上(不同的伺服器,執行不同的程式碼,為了同一個目的)。
注:
    分散式與叢集不衝突,可以存在分散式叢集,即將一個專案拆分為不同的功能模組後,對各個不同的功能模組實現叢集。

(4)架構演變
  Dubbo 官網將系統架構分為 單體架構、垂直架構、分散式服務架構、流計算架構。
  可參考:

http://dubbo.apache.org/docs/v2.7/user/preface/background/
注:
  下面的 系統演變過程 以此為 基礎 進行展開,有不對的地方還望不吝賜教。

2、系統架構需要考慮的因素(高可用、高併發、高效能)

(1)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高可用性:】
    高可用性 指的是 儘量縮短 維護操作(計劃內)以及 系統故障(非計劃內)而導致的停機時間,從而保證 系統 正常執行。
    高可用性 具有高度 的容錯性、恢復性。
注:
    容錯性 指的是 軟體發生故障時 仍能正常執行的 能力。
    恢復性 指的是 軟體發生故障時 恢復到故障之前狀態的 能力。

(2)高併發(High Concurrency)

【高併發性:】
    高併發性 指的是 保證系統能夠同時並行處理 很多請求。
    通過 水平拓展 或者 垂直拓展的方式 可以提高系統高併發能力。
 
【垂直拓展:】
    垂直拓展,提高當前系統的能力 以適應 需求。
又可分為兩種:
    1、提升硬體能力,強化 伺服器硬體,比如:機械硬碟 更換為 固態硬碟,增加 CPU 核數、拓展系統記憶體 等。
    2、提升軟體能力,優化 軟體效能,比如:使用快取 減少磁碟 I/O 次數,優化程式碼使用的資料結構 從而減少響應時間等。
注:
    單機效能提升還是有限的,成本充足情況下,增加伺服器的使用還是比較合適的。
 
【水平拓展:】
    水平拓展,也即 橫向拓展,增加系統個數 以適應 需求,只需要增加伺服器 的數量,就可以線性的增加系統的併發能力。
    當然也不能一直增加伺服器,伺服器數量增多,維護、成本的壓力也就上來了。
              
【高併發相關指標:】
    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指的是 系統對 使用者輸入或者請求 進行處理並響應請求的時間。
    吞吐量(Throughput):指的是 系統單位時間內 處理請求的數量(吞吐量一般與響應時間成反比,即吞吐量越大,響應時間越短)。
    每秒查詢率(Query Per Second,QPS):指的是 系統 每秒響應的請求數。
    併發使用者數:指的是 系統 某時刻支援 正常使用系統的使用者數。

(3)高效能(High Performance)

【高效能:】
    高效能 指的是 程式處理速度快、佔用記憶體少、CPU 佔用率低。
    也即系統性能強悍、運算能力強、響應時間短。

3、架構演變 -- 單體應用架構(傳統架構、三層架構、叢集)

(1)傳統架構

【背景:】
    網際網路開發早期,所有的 業務、功能模組 程式碼都寫在一個專案中,然後 編譯、打包並部署到容器(比如:Tomcat)中執行。
    此時稱為 All in One,即 所有模組程式碼均寫在一起(比如:Servlet、JSP 等程式碼)、技術上不分層。

【優點:】
    所有功能均在同一個應用程式中,所以只需要部署 一個應用程式即可,減少了 部署節點、以及成本。

【缺點(出現的問題):】
    程式碼可維護性差(所有程式碼均寫在一個專案中,沒有層次,相互呼叫複雜,不易修改)。
    容錯性差(程式碼寫在 JSP 中,發生錯誤時 伺服器可能直接宕機 且 使用者可以直接看到 錯誤資訊)。
    併發量小。

(2)三層架構

【背景:】
    為了解決 傳統架構 可維護性差、容錯性差、併發量小 等問題,引入了 分層的概念。
    分層 即 將程式碼 劃分出 幾個層級,每個層級 幹不同的事,從而提高程式碼的可維護性。

那麼如何分層呢?分幾層呢?
    在開發早期,所有的邏輯程式碼沒有明顯的區分,程式碼間相互呼叫、職責不清,頁面邏輯、業務邏輯、資料庫訪問邏輯 等混合在一起,即一層架構,此時的程式碼維護、迭代工作肯定無比麻煩。
    隨著時代的發展,資料庫訪問邏輯 被逐步的劃分出來,但頁面邏輯、業務邏輯 仍然混合在一起,即二層架構,此時簡化了資料訪問的操作,提高了系統的可維護性。
    繼續發展,從功能、程式碼組織的角度進行劃分,將三種邏輯分開,也即三層架構出現。

【三層架構(MVC):】
從功能、程式碼組織的角度出發,按系統不同職責進行劃分成三個層次:
    表示層:關注 資料顯示 以及 使用者互動。
    業務邏輯層:關注 業務邏輯處理。
    資料訪問層:關注 資料的儲存與訪問。   
注:
    此處的三層架構並非 物理分層,而是邏輯上的分層(所有程式碼仍然在一個專案中進行 開發、編譯、部署,仍是單體架構)。

【優點:】
    提高了可維護性。每一層的功能具體化,解決了系統間 相互呼叫複雜、職責不清的問題,有效降低了層與層間的依賴關係,降低了維護、迭代的成本。
    MVC 分層開發,提高了系統的容錯性。
    伺服器分離部署。資料庫 以及 應用程式 可以部署在 不同的伺服器 上。 
   
【缺點(出現的問題):】
    併發量仍然不高(隨著使用者訪問量增加,單臺應用伺服器無法滿足需求)。

(3)叢集

【背景:】
    為了解決 三層架構 的併發量問題,引入了 叢集的概念。
    單臺伺服器不能滿足需求,那麼就使用 多臺 伺服器構成 叢集 提供服務。
    
【優點:】
    使用 多臺伺服器 構成叢集 同時提供服務,提高了併發量。
    提高了容錯性(一臺伺服器掛了,還有其他伺服器可以提供服務,保證程式的正常執行)。

【缺點(出現的問題):】
    使用者的請求 傳送給 哪臺伺服器?
    如何保證請求可以 平均的傳送給 各個伺服器?
    資料如何進行共享、快取?
    資料需要模糊查詢時,如何提高資料庫查詢效率?
    資料庫訪問壓力如何解決?
    資料量過大時,應該如何儲存?
    
【解決:】
    可以通過 Nginx 解決 請求的傳送 以及 分發(負載均衡) 問題。
    可以通過 Redis 解決 資料共享 以及 快取 問題。
    可以通過 ElacticSearch 解決 資料搜尋 問題。
    可以通過 MyCat 使用主從複製、讀寫分離,減輕資料庫壓力,通過分庫分表 的方式,按照指定的方式儲存資料。

(4)解決叢集出現的問題

【問題一:】
    使用者 登入並訪問 伺服器時,會產生一個 session,且伴隨著使用者訪問的全過程 直至 使用者關閉瀏覽器結束此次訪問。
    當一個伺服器突然宕機,若不對 session 進行處理,那麼其 session 必定丟失,也即 使用者需要重新 進行登入等 一系列操作,使用者體驗感將極差。
    
    那麼 session 如何共享?也即 資料共享問題?    

【解決:】
方式一:
    使用 Tomcat 廣播 session,從而實現 session 共享。
    每個 tomcat 會在區域網中廣播自己的 session 資訊並監聽其他 tomcat 廣播的 session 資訊,一旦 session 發生變化,其他的 tomcat 就能監聽並同步 session。
注:
    此方式只適用於 併發量小的 小專案。
    併發量大時,比如使用者量為 1000 萬,那每個伺服器都需要廣播、維護 session,那麼將會導致伺服器大量資源都用來處理 session,這樣肯定不適合大型專案。
    
方式二:
    使用 Redis 儲存 session,從而實現 session 共享。
    使用 Redis 儲存 session,當伺服器需要使用 session 時,直接從 Redis 中獲取,這樣只需要關心 Redis 的維護即可,減輕了 伺服器的壓力。
    同時,Redis 還可以用來進行 資料快取,減少資料庫訪問次數(提高響應時間)。 
注:
    此方式適合於 大型的專案。
    SpringBoot 整合 Redis 可參考:https://www.cnblogs.com/l-y-h/p/13163653.html#_label0

【問題二:】
    使用叢集,即存在多個伺服器,一個使用者請求 肯定會被某一個伺服器進行處理,此時就需要考慮 伺服器 處理請求的問題了。
    
    那麼 使用者的請求 傳送給 哪臺伺服器處理?如何保證請求可以 平均的傳送給 叢集中的各個伺服器?
    
【解決:】
    可以通過 Nginx 解決 請求的傳送 以及 分發(負載均衡) 問題。
注:
    Nginx 反向代理、負載均衡等基本概念可參考:https://www.cnblogs.com/l-y-h/p/12844824.html#_label0

【問題三:】
    通過上面介紹的 Nginx + Redis 的方式,提高了應用層的效能。
    應用層問題解決了,資料庫的訪問壓力怎麼解決?如何提高資料庫的負載能力?資料庫資料量大時如何儲存?
    
【解決:】
    採用讀寫分離、主從複製的方式,提高資料庫負載能力。
    採用 master-slave 方式,master 負責 進行增刪改 等寫操作,slave 進行 讀操作,並通過主從複製的方式 將 master 資料同步到 slave 中。
    設定多個 slave,從而提高資料庫查詢、負載能力。
    
    採用分庫分表的方式,進行資料儲存。
注:
    垂直拆分資料表:根據常用欄位 以及 不常用欄位 將資料表劃分為多個表,從而減少單個表的資料大小。
    水平拆分資料表:根據時間、地區 或者 業務邏輯進行拆分。
    垂直拆分仍有侷限性,水平拆分便於業務拓展。

【問題四:】
    雖然進行了讀寫分離,資料量過大時,執行 模糊查詢 的效率低。對於大型的網站(電商等),搜尋是其核心模組,若一個查詢執行半天才能返回結果,那麼使用者體驗將是極差的。
    
    那麼如何提高查詢的效率?
    
【解決:】
    使用 搜尋引擎技術,比如:ElacticSearch、solr。

(5)單體架構總結

【單體架構:】
    單體架構,就是將所有 業務、功能模組 都寫在一個專案中,編譯、打包並部署到容器(比如:Tomcat)中執行。
    應用程式、資料庫 可以分開部署,可以通過部署 應用程式叢集、資料庫叢集 的方式提高系統性能。
    能簡化 增刪改查 工作的 資料訪問框架(ORM) 也是提高系統性能的關鍵。
注:
    隨著業務擴大、需求增加,單體架構將會變得臃腫、耦合性高,可維護性、可擴充套件性、靈活性都在逐步降低,
    難以滿足業務快速迭代的需求,且成本不斷攀升,單體架構的時代已成為過去。
    
【優點:】
    開發、測試、部署簡單,維護成本低。適用於 使用者、資料 規模小的 專案。
    通過拓展叢集的方式 可以保證 高併發、高可用。

【缺點:】
    可維護性、可拓展性差。(隨著業務增加、功能迭代,程式碼會變得臃腫、耦合)
    技術棧受限,且只能通過 拓展叢集 的方式提高系統性能(維護成本高)。
    協同開發不方便(存在修改相同業務程式碼的情況、導致衝突)。

4、架構演變 -- 垂直應用架構(水平拆分、垂直拆分)

(1)背景

  上面介紹的 單體架構 已不能滿足實際場景(拓展能力有限、程式碼臃腫),那麼需要進行程式碼重構,對單體架構程式碼 進行拆分,那麼如何進行拆分 能保證 高可用、高併發、高效能 呢?
  前面也提到了 高併發 可以通過 垂直拓展、水平拓展 來實現,此處不妨也對單體架構的程式碼 進行 水平拆分 以及 垂直拆分。

注:
  拓展 與 拆分 是兩種概念。拓展是對外部改造,拆分是對內部改造。

    垂直拓展:增加伺服器硬體效能,提高伺服器執行應用的能力。
    水平拓展:增加伺服器數量,多節點部署應用。

    垂直拆分:根據業務 對 系統進行劃分。
    水平拆分:根據邏輯分層 對 系統進行劃分(比如:前後端分離、MVC 分層)。

(2)水平拆分
  水平拆分 根據 邏輯分層 對系統進行劃分,將一個大的 單體應用程式 拆分成 多個小應用程式,每個小應用程式 作為 單獨的 jar 包,需要使用時,引入相關 jar 包即可。

【單體應用舉例:】
    現有一個 SSM 單體應用,如何進行水平拆分?
    
【水平拆分思路:】
    按照邏輯分層對程式碼進行拆分,將 controller、service、dao 層分別抽取出來,並打成 jar 包,需要使用時 直接引入 jar 包即可。
    
【使用 Maven 聚合的方式可以演示:】
Step1:構建一個 ssm_parent 工程(父工程,聚合下面的子工程,pom)
Step2:構建一個 ssm_bean 工程(子工程,存放 實體類,jar)
Step3:構建一個 ssm_mapper 工程(子工程,存放持久層類以及介面,jar)
Step4:構建一個 ssm_service 工程(子工程,存放 業務邏輯層類以及介面,jar)
Step5:構建一個 ssm_controller 工程(子工程,存放 控制層類,war)

也即目錄結構如下:
ssm_parent(pom)
    ssm_bean(jar)  或者 ssm_pojo  名稱隨意取,見名知意 即可。
    ssm_mapper(jar) 或者 ssm_dao
    ssm_service(jar)
    ssm_controller(war) 或者 ssm_web
注:
    ssm_mapper 需要引入 ssm_bean.jar。
    ssm_service 需要引入 ssm_mapper.jar。
    ssm_controller 需要引入 ssm_service.jar。
    可以通過 ssm_controller 或者 ssm_parent 啟動專案。
    
【水平拆分優點:】
    模組可以複用,減少程式碼冗餘度。
    程式碼分離部署,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 或者 減少 某些業務層的部署量。(比如:dao 層訪問量過大,可以多部署幾個 dao 服務減輕壓力。單體應用則是整體部署,增大了伺服器部署容量。)
    
【水平拆分缺點:】
    各個模組業務仍然互動在一起,修改某個模組業務時,整個 jar 包(非修改模組)需要重新 測試 、部署,增加了 測試 與 維護 的壓力。

(3)垂直拆分:
  垂直拆分 是 根據 業務 對系統進行劃分,將一個大的 單體應用程式 拆分成 若干個 互不相干的小應用程式(也即 垂直應用架構)。

  每個小應用程式 就是一個單獨的 web 專案。

【單體應用舉例:】
    現有一個 SSM 單體應用,如何進行垂直拆分?
    
【垂直拆分思路:】
    按照業務對程式碼進行拆分,比如:現在 SSM 中存在 後臺管理業務、使用者業務、選單業務 等。
    則將 這些業務 分別抽取出來,各自構成 web 工程。
    
【使用 Maven 聚合的方式可以演示:】
Step1:構建一個 ssm_parent 工程(父工程,聚合下面的子模組,pom)
Step2:構建一個 ssm_admin 模組(子模組,後臺管理模組)
Step3:構建一個 ssm_user 模組(子模組,使用者模組)
Step4:構建一個 ssm_menu 模組(子模組,選單模組) 

也即目錄結構如下:
ssm_parent(pom)
    ssm_admin 
    ssm_user 
    ssm_menu 

【垂直拆分優點:】
    提高了可維護性(需求變更時,修改對應的模組即可)。
    提高了可拓展性(拓展業務時,增加新的模組即可,可以針對訪問量 增大、減少 某個模組的部署量)。
    提高了協同開發能力(不同的團隊可以開發 不同的模組)。
    
【垂直拆分缺點:】
    某個模組修改時(比如:頁面頻繁更換),需要對整個模組進行重新部署,增大了維護的難度。
    隨著業務模組增加,各模組間必然需要進行業務互動,模組互動問題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4)垂直應用架構總結

【垂直應用架構:】
    垂直應用架構,按照業務將原來的 大單體應用 拆分成 若干個互不想幹的 小單體應用。
    用於加速前端頁面開發的 web 框架(MVC)也是提高開發效率的關鍵。
    
【優點:】
    系統間相互獨立,極大地解決了 耦合問題。
    可以針對不同的業務進行 優化、可以針對不同的業務搭建叢集。

【缺點:】
    使用叢集時,負載均衡相對而言比較複雜,且拓展成本高、有瓶頸。
    隨著功能增加,模組隨之增多,一些通用的服務、模組也會增多,程式碼冗餘。
    隨著業務增加,應用之間難免會進行 資料互動,若某個應用埠、IP 變更,需要手動進行程式碼更改(增加維護成本)。

5、架構演變 -- 分散式服務架構、SOA 架構、微服務架構

(1)分散式服務架構
  隨著 垂直應用架構 模組增多,模組之間的互動不可避免,為了解決 這個問題,引出了 分散式服務架構,將 核心業務 抽取出來並獨立部署,各服務之間通過 遠端呼叫框架(PRC)進行通訊。

【分散式服務架構:】
    分散式服務架構,按照業務 拆分成不同的子業務,並獨立部署在不同的伺服器上。

【垂直應用架構問題一:】
    客戶對頁面要求變化大,每次修改後,都需要對應用重新部署,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解決:】
    採用 前後端分離開發,將 介面 與 業務邏輯分開(水平拆分),此時只需關心介面的修改即可。
    
【垂直應用架構問題二:】
    隨著業務模組增加,各個模組必然會進行互動,如何互動?業務部署在不同伺服器上,該如何互動?
    
【解決:】
   採用 RPC/HTTP/HttpClient 框架進行遠端服務呼叫。
   
【分散式架構問題:】
    新架構的改變必然帶來新的技術問題。比如: 分散式事務、分散式鎖、分散式日誌管理 等。
    隨之而來的就是 分散式服務治理中介軟體: Dubbo(RPC) 以及 SpringCloud(HTTP)。

(2)SOA 架構
  隨著 服務的 增多,若不對 服務進行管理,那麼容易導致 服務資源浪費(比如:使用者模組訪問量大 只部署了 10 臺伺服器,而 選單模組訪問量小,卻部署了 20 臺伺服器)、且服務間呼叫混亂(100 個服務相互呼叫若沒有條理,那將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
  為了提高 機器利用率 並 對服務進行管理,引出了 SOA 的概念。

注:

  此處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下概念,詳情請自行 谷歌、百度 瞭解(有時間再詳細研究研究)。

【SOA:】
    SOA 是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的簡寫,即 面向服務架構。
    指的是 根據實際業務,將系統拆分成合適的、獨立部署的服務,各服務相互獨立,通過 呼叫中心 完成 各服務之間的 呼叫 以及 管理。

【缺點:】
    依賴於 中心化服務發現機制。
    SOA 採用 SOAP 協議(HTTP + XML),而 XML 報文存在大量冗餘資料,影響傳輸效率。

(3)微服務
  微服務是 基於 SOA 架構演變而來,去除了 SOA 架構中 ESB 訊息匯流排,採用 HTTP + JSON(RESTful )進行傳輸。其劃分粒度比 SOA 更精細。

【微服務架構:】
    微服務架構 指的是 將單個應用程式 劃分為 若干個互不相干的小應用,每個小應用都是一個服務,服務之間相互協調、配合,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最終價值。
    每個服務執行在獨立的程序中,服務之間通常採用 輕量級的通訊機制(通常是基於 HTTP 的 RESTful API),每個服務均是基於 具體業務進行構建,並可以獨立的 部署到生產環境中。
    
【本質:】
    微服務的目的是有效的拆分應用(將功能分散到各個服務中,降低系統耦合度),實現敏捷開發 與 部署。
    微服務關鍵點在於 系統要提供一套基礎的架構,使得微服務可以獨立部署、執行、升級,且各個服務 在結構 上鬆耦合,在功能上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注:
    統一指的是:統一的安全策略、統一的許可權管理、統一的日誌處理 等。
    
【優點:】
    微服務每個模組就等同於一個獨立的專案,可以使用不同的開發技術,使開發模式更靈活。
    每個模組都有獨立的資料庫,可以選擇不同的儲存方式。比如:redis、mysql。
    微服務的拆分粒度 比 SOA 更精細,複用性更強(提高開發效率)。

【缺點:】
    微服務過多,服務的管理成本將隨之提高。
    技術要求變高(分散式事務、分散式鎖、分散式日誌、SpringCloud、Dubbo 等一系列知識都需要學習)。    

6、什麼是 SpringCloud?

(1)相關地址:

【SpringCloud 官網地址:】
    https://spring.io/projects/spring-cloud

【SpringCloud 中文文件:】
    https://www.bookstack.cn/read/spring-cloud-docs/docs-index.md

(2)基本認識
  Spring Cloud 是分散式微服務架構下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是各個微服務架構技術實現的集合體。
注:
  Spring Boot 可以快速構建單個微服務。
  Spring Cloud 將多個 Spring Boot 構建的微服務整合並管理起來,並提供一系列處理(比如:服務發現、配置管理、訊息匯流排、負載均衡、斷路器、資料監控等)。

7、微服務問題 以及 技術實現

(1)背景
  SpringCloud 是解決 微服務架構 而存在的,其針對 微服務架構 一系列技術問題 都做出了相關實現,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有些技術已經停止更新、維護了,逐步被新技術替代(學無止境)。
  此處從整體上了解一下 SpringCloud 有哪些技術,後續再逐步深入。

(2)微服務問題

【微服務相關問題:】
    服務註冊與發現、服務配置中心
    服務呼叫、服務負載均衡
    服務閘道器
    服務熔斷、服務降級
    服務匯流排
    ...

(3)技術實現

【技術實現:】
    服務註冊與發現:
        Eureka     停止維護了,不推薦使用。
        ZooKeeper
        Consul
        Nacos      阿里開源的產品,推薦使用
        
    服務配置中心:
        Config
        Nacos      推薦使用
        
    服務呼叫、負載均衡:
         Ribbon        停止更新了(維護狀態),不推薦使用。
        Loadbalancer  作為 Ribbon 的替代產品。
        Feign          停止更新了(維護狀態),不推薦使用
        OpenFeign      Spring 推出的 Feign 的替代產品(推薦使用)。

    服務閘道器:
        Zuul          停止維護了,不推薦使用。
        Zuul2         還沒出來(已經涼涼了)。
        Gateway       Spring 推出的替代產品(推薦使用)。 
        
    服務降級:
        Hystrix       停止維護了,不推薦使用。
        Resilience4j  替代產品,國外使用多。
        Sentienl      替代產品,國內使用多(推薦使用)。
        
    服務匯流排:
        Bus
        Nacos          推薦使用。
    
注:
    Nacos 功能還是比較強大的(可以替換多個元件),重點關注。
    各個元件具體功能後續介紹,此處暫時略過。。。

(4)SpringCloud 版本選擇
  進入官網,可以檢視到當前最新版本的 SpringCloud。

  SpringCloud 是基於 SpringBoot 開發的,其歷史版本與 SpringBoot 對應版本如下。

當然,還是需要進入不同版本的 SpringCloud (Reference Doc.)檢視官方推薦配置。

二、程式碼拆分演示(maven 聚合)

1、構建普通的 web 專案

(1)基本說明

【專案基本說明:】
    此專案僅供參考,不與資料庫進行互動。
    建立 ControllerA、ServiceA 表示業務 A。
    建立 ControllerB、ServiceB 表示業務 B。   

使用 IDEA 利用 maven 構建 SSM 專案 可參考:
    https://www.cnblogs.com/l-y-h/p/12030104.html
    或者 https://www.cnblogs.com/l-y-h/p/14010034.html#_label0_3  

(2)使用 IDEA 利用 maven 構建一個普通的 web 工程
  可參考:https://www.cnblogs.com/l-y-h/p/11454933.html
Step1:建立一個 web 工程(選擇 maven-archetype-webapp 模板,會自動生成 webapp 資料夾)

Step2:引入 依賴(Spring MVC)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webmvc</artifactId>
  <version>5.2.8.RELEASE</version>
</dependency>

【pom.xml(注意:<packaging>war</packaging> 是 war、非 pom)】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org.example</groupId>
  <artifactId>ssm</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ckaging>war</packaging>

  <name>ssm Maven Webapp</name>

  <properties>
    <project.build.sourceEncoding>UTF-8</project.build.sourceEncoding>
    <maven.compiler.source>1.7</maven.compiler.source>
    <maven.compiler.target>1.7</maven.compiler.target>
  </properties>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webmvc</artifactId>
      <version>5.2.8.RELEASE</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11</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project>

Step3:配置基本 web 環境(Spring、SpringMVC)

【web.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web-app xmlns="http://xmlns.jcp.org/xml/ns/javae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xmlns.jcp.org/xml/ns/javaee http://xmlns.jcp.org/xml/ns/javaee/web-app_3_1.xsd"
         version="3.1">

  <!-- step1: 配置全域性的引數,啟動Spring容器 -->
  <context-param>
    <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
    <!-- 若沒有提供值,預設會去找/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 -->
    <param-value>classpath:applicationContext.xml</param-value>
  </context-param>
  <listener>
    <listen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listener-class>
  </listener>

  <!-- step2: 配置SpringMVC的前端控制器,用於攔截所有的請求  -->
  <servlet>
    <servlet-name>springmvcDispatcherServle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servlet-class>

    <init-param>
      <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
      <!-- 若沒有提供值,預設會去找WEB-INF/*-servlet.xml。 -->
      <param-value>classpath:dispatcher-servlet.xml</param-value>
    </init-param>
    <!-- 啟動優先順序,數值越小優先順序越大 -->
    <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springmvcDispatcherServlet</servlet-name>
    <!-- 將DispatcherServlet請求對映配置為"/",則Spring MVC將捕獲Web容器所有的請求,包括靜態資源的請求 -->
    <url-pattern>/</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 step3: characterEncodingFilter字元編碼過濾器,放在所有過濾器的前面 -->
  <filter>
    <filter-name>characterEncodingFilter</filter-name>
    <filt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CharacterEncodingFilter</filter-class>
    <init-param>
      <!--要使用的字符集,一般我們使用UTF-8(保險起見UTF-8最好)-->
      <param-name>encoding</param-name>
      <param-value>UTF-8</param-value>
    </init-param>
    <init-param>
      <!--是否強制設定request的編碼為encoding,預設false,不建議更改-->
      <param-name>forceRequestEncoding</param-name>
      <param-value>false</param-value>
    </init-param>
    <init-param>
      <!--是否強制設定response的編碼為encoding,建議設定為true-->
      <param-name>forceResponseEncoding</param-name>
      <param-value>true</param-value>
    </init-param>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characterEncodingFilter</filter-name>
    <!--這裡不能留空或者直接寫 ' / ' ,否則可能不起作用-->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 step4: 配置過濾器,將post請求轉為delete,put -->
  <filter>
    <filter-name>HiddenHttpMethodFilter</filter-name>
    <filt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HiddenHttpMethodFilter</filter-class>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HiddenHttpMethodFilter</filter-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web-app>

【applicationContext.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4.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4.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util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util/spring-util-4.0.xsd">

    <!-- step1: 配置包掃描方式。掃描所有包,但是排除Controller層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lyh.ssm">
        <context:exclude-filter type="annotation" expression="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ntroller"/>
    </context:component-scan>
</beans>

【dispatcher-servlet.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mlns:mvc="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spring-mvc.xsd">

    <!-- step1: 配置Controller掃描方式 -->
    <!-- 使用元件掃描的方式可以一次掃描多個Controller,只需指定包路徑即可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lyh.ssm" use-default-filters="false">
        <!-- 一般在SpringMVC的配置裡,只掃描Controller層,Spring配置中掃描所有包,但是排除Controller層。
        context:include-filter要注意,如果base-package掃描的不是最終包,那麼其他包還是會掃描、載入,如果在SpringMVC的配置中這麼做,會導致Spring不能處理事務,
        所以此時需要在<context:component-scan>標籤上,增加use-default-filters="false",就是真的只掃描context:include-filter包括的內容-->
        <context:include-filter type="annotation" expression="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ntroller" />
    </context:component-scan>

    <!-- step2: 配置檢視解析器 -->
    <bean id="defaultViewResolv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InternalResourceViewResolver">
        <property name="prefix" value="/WEB-INF/"/><!--設定JSP檔案的目錄位置-->
        <property name="suffix" value=".jsp"/>
    </bean>

    <!-- step3: 標準配置 -->
    <!-- 將springmvc不能處理的請求交給 spring 容器處理 -->
    <mvc:default-servlet-handler/>
    <!-- 簡化註解配置,並提供更高階的功能 -->
    <mvc:annotation-driven />
</beans>

Step4:編寫 基本 業務程式碼。

【ControllerA】
package com.lyh.ssm.controller;

import com.lyh.ssm.service.ServiceA;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ontrollerA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A serviceA;

    @GetMapping("/testA")
    public String testContollerA() {
        return serviceA.testA();
    }
}

【ControllerB】
package com.lyh.ssm.controller;

import com.lyh.ssm.service.ServiceB;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ontrollerB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B serviceB;

    @GetMapping("/testB")
    public String testControllerB() {
        return serviceB.testB();
    }
}

【ServiceA】
package com.lyh.ssm.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A {
    public String testA() {
        return "test serviceA";
    }
}

【ServiceB】
package com.lyh.ssm.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B {
    public String testB() {
        return "test serviceB";
    }
}

Step5:配置、啟動 tomcat。

Step6:訪問 testA()、testB()。正常訪問 也即基本 web 工程已搭建完成。

2、水平拆分 web 專案

(1)基本說明

【水平拆分說明:】
    將上面簡單的 web 工程 做水平拆分,按照邏輯分層對程式碼進行拆分,
    將 controller、service 層分別抽取出來,並做成 war 包或者 jar 包,需要時引入依賴即可。
    
【使用 Maven 聚合的方式可以演示:】
Step1:構建一個 ssm_parent 工程(父工程,聚合下面的子工程,pom)
Step2:構建一個 ssm_service 工程(子工程,存放 業務邏輯層類以及介面,jar)
Step3:構建一個 ssm_controller 工程(子工程,存放 控制層類,war)

也即目錄結構如下:
ssm_parent(pom)
    ssm_service(jar)
    ssm_controller(war)

(2)使用 maven 聚合的方式進行水平拆分
Step1:使用 maven 建立一個父工程(maven-archetype-site-simple)。
  刪除 src 資料夾(無用資料夾),選擇 maven-archetype-site-simple 目的是使 pom.xml 中 packaging 為 <packaging>pom</packaging>。
注:
  模板隨意選擇,選擇 maven-archetype-quickstart 亦可,保證 <packaging>pom</packaging>。

Step2:在 ssm_parent 上 右鍵 選擇 建立 Module。
  並使用 maven 模板(maven-archetype-quickstart)建立一個模組(ssm_service)。

Step3:將 普通 web 工程中 service 程式碼 抽取出來,並放入 ssm_service 中。

【ServiceA】
package com.lyh.ssm.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A {
    public String testA() {
        return "test serviceA";
    }
}

【ServiceB】
package com.lyh.ssm.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B {
    public String testB() {
        return "test serviceB";
    }
}

Step4:在 父工程(ssm_parent)或者 當前工程(ssm_service)中引入 SpringMVC 依賴包。

【SpringMVC 依賴:】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webmvc</artifactId>
  <version>5.2.8.RELEASE</version>
</dependency>

Step5:在 ssm_parent 上 右鍵 選擇 建立 Module。
  並使用 maven 模板(maven-archetype-webapp)建立一個模組(ssm_controller)。

Step6:將普通 web 工程中 相關程式碼(controller、配置檔案)抽取出來,放入 ssm_controller 中。

【ControllerA】
package com.lyh.ssm.controller;

import com.lyh.ssm.service.ServiceA;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ontrollerA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A serviceA;

    @GetMapping("/testA")
    public String testContollerA() {
        return serviceA.testA();
    }
}

【ControllerB】
package com.lyh.ssm.controller;

import com.lyh.ssm.service.ServiceB;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ontrollerB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B serviceB;

    @GetMapping("/testB")
    public String testControllerB() {
        return serviceB.testB();
    }
}

【applicationContext.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4.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4.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util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util/spring-util-4.0.xsd">

    <!-- step1: 配置包掃描方式。掃描所有包,但是排除Controller層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lyh.ssm">
        <context:exclude-filter type="annotation" expression="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ntroller"/>
    </context:component-scan>
</beans>

【dispatcher-servlet.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mlns:mvc="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mvc/spring-mvc.xsd">

    <!-- step1: 配置Controller掃描方式 -->
    <!-- 使用元件掃描的方式可以一次掃描多個Controller,只需指定包路徑即可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lyh.ssm" use-default-filters="false">
        <!-- 一般在SpringMVC的配置裡,只掃描Controller層,Spring配置中掃描所有包,但是排除Controller層。
        context:include-filter要注意,如果base-package掃描的不是最終包,那麼其他包還是會掃描、載入,如果在SpringMVC的配置中這麼做,會導致Spring不能處理事務,
        所以此時需要在<context:component-scan>標籤上,增加use-default-filters="false",就是真的只掃描context:include-filter包括的內容-->
        <context:include-filter type="annotation" expression="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ntroller" />
    </context:component-scan>

    <!-- step2: 配置檢視解析器 -->
    <bean id="defaultViewResolv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InternalResourceViewResolver">
        <property name="prefix" value="/WEB-INF/"/><!--設定JSP檔案的目錄位置-->
        <property name="suffix" value=".jsp"/>
    </bean>

    <!-- step3: 標準配置 -->
    <!-- 將springmvc不能處理的請求交給 spring 容器處理 -->
    <mvc:default-servlet-handler/>
    <!-- 簡化註解配置,並提供更高階的功能 -->
    <mvc:annotation-driven />
</beans>

【web.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web-app xmlns="http://xmlns.jcp.org/xml/ns/javae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xmlns.jcp.org/xml/ns/javaee http://xmlns.jcp.org/xml/ns/javaee/web-app_3_1.xsd"
         version="3.1">

  <!-- step1: 配置全域性的引數,啟動Spring容器 -->
  <context-param>
    <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
    <!-- 若沒有提供值,預設會去找/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 -->
    <param-value>classpath:applicationContext.xml</param-value>
  </context-param>
  <listener>
    <listen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listener-class>
  </listener>

  <!-- step2: 配置SpringMVC的前端控制器,用於攔截所有的請求  -->
  <servlet>
    <servlet-name>springmvcDispatcherServle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DispatcherServlet</servlet-class>

    <init-param>
      <param-name>contextConfigLocation</param-name>
      <!-- 若沒有提供值,預設會去找WEB-INF/*-servlet.xml。 -->
      <param-value>classpath:dispatcher-servlet.xml</param-value>
    </init-param>
    <!-- 啟動優先順序,數值越小優先順序越大 -->
    <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springmvcDispatcherServlet</servlet-name>
    <!-- 將DispatcherServlet請求對映配置為"/",則Spring MVC將捕獲Web容器所有的請求,包括靜態資源的請求 -->
    <url-pattern>/</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 step3: characterEncodingFilter字元編碼過濾器,放在所有過濾器的前面 -->
  <filter>
    <filter-name>characterEncodingFilter</filter-name>
    <filt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CharacterEncodingFilter</filter-class>
    <init-param>
      <!--要使用的字符集,一般我們使用UTF-8(保險起見UTF-8最好)-->
      <param-name>encoding</param-name>
      <param-value>UTF-8</param-value>
    </init-param>
    <init-param>
      <!--是否強制設定request的編碼為encoding,預設false,不建議更改-->
      <param-name>forceRequestEncoding</param-name>
      <param-value>false</param-value>
    </init-param>
    <init-param>
      <!--是否強制設定response的編碼為encoding,建議設定為true-->
      <param-name>forceResponseEncoding</param-name>
      <param-value>true</param-value>
    </init-param>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characterEncodingFilter</filter-name>
    <!--這裡不能留空或者直接寫 ' / ' ,否則可能不起作用-->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 step4: 配置過濾器,將post請求轉為delete,put -->
  <filter>
    <filter-name>HiddenHttpMethodFilter</filter-name>
    <filter-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filter.HiddenHttpMethodFilter</filter-class>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HiddenHttpMethodFilter</filter-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web-app>

Step7:在 ssm_controller 中引入 ssm_service.jar 包。

<dependency>
  <groupId>com.lyh.ssm</groupId>
  <artifactId>ssm_service</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dependency>

Step8:使用 tomcat 啟動 ssm_controller 工程,即可訪問專案。

Step9:使用 tomcat7 外掛來啟動 maven 聚合工程。

【在父工程 pom.xml 中引入 tomcat7 外掛】
<build>
  <plugins>
    <plugin>
      <groupId>org.apache.tomcat.maven</groupId>
      <artifactId>tomcat7-maven-plugin</artifactId>
      <version>2.2</version>
    </plugin>
  </plugins>
</build>

3、垂直拆分 web 專案

(1)基本說明

【垂直拆分說明:】
    將上面簡單的 web 工程 做垂直拆分,按照業務對程式碼進行拆分,
    將 業務A、業務 B 分別抽取出來,並做成獨立的 war 包。
注:
    若拆分後仍使用配置檔案的方式進行專案構建,那麼程式碼冗餘將非常多。
    所以一般均使用 SpringBoot 簡化開發(約定 > 配置)。
    
【使用 Maven 聚合的方式可以演示:】
Step1:構建一個 ssm_parent 工程(父工程,聚合下面的子工程,pom)
Step2:構建一個 ssm_serviceA 工程(子工程,存放 業務A,war)
Step3:構建一個 ssm_serviceB 工程(子工程,存放 業務B,war)

也即目錄結構如下:
ssm_parent(pom)
    ssm_serviceA(war)
    ssm_serviceB(war)

(2)使用 maven 聚合的方式進行垂直拆分
  此處 以 SpringBoot 作為專案構建的基礎。

Step1:使用 maven 構建一個父工程 ssm_parent。

Step2:ssm_parent 專案上右鍵選擇 New -> Module 並選擇 Spirng Initializr。
  使用 SpringBoot 建立 serviceA 專案。

Step3:從普通 web 工程中 抽取出 業務A 的程式碼放入 ssm_serviceA 中。

【ControllerA】
 package com.lyh.ssm.aservice.controller;

import com.lyh.ssm.aservice.service.ServiceA;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ontrollerA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A serviceA;

    @GetMapping("/testA")
    public String testContollerA() {
        return serviceA.testA();
    }
} 

【ServiceA】
package com.lyh.ssm.aservice.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A {
    public String testA() {
        return "test serviceA";
    }
}

Step4:修改 父工程(ssm_parent) 以及 當前工程(ssm_serviceA)pom.xml 並引入依賴。
  修改 ssm_serviceA 的 <parent>,使其指向父工程(ssm_parent)。
  在父工程中通過 <module> 管理 子工程。
  在父工程中 通過 <dependencyManagement> 宣告依賴、管理版本。
  在子工程中 通過 <dependency> 引入需要的依賴。

【ssm_parent 的 pom.xml 為:】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com.lyh.ssm</groupId>
    <artifactId>ssm_parent</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ckaging>pom</packaging>

    <modules>
        <module>ssm_serviceA</module>
    </modules>

    <properties>
        <java.version>1.8</java.version>
        <web.version>2.4.0</web.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version>${web.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version>${web.version}</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project>

【ssm_serviceA 的 pom.xml 為:】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s://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parent>
        <groupId>com.lyh.ssm</groupId>
        <artifactId>ssm_parent</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rent>

    <artifactId>aservice</artifactId>
    <name>ssm_serviceA</name>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project>

Step5:修改 ssm_serviceA 的配置檔案(埠號、服務名等)
  修改 application.properties 或者 application.yml 檔案。

【application.yml】
server:
  port: 9000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ssm_serviceA

Step6:同理,建立 SpingBoot 專案 ssm_serviceB,並從 普通 web 工程中 抽取 業務B 程式碼放入其中。同樣修改 pom.xml(指向父工程,引入 web 依賴) 以及 配置檔案。

【ControllerB】
package com.lyh.ssm.bservice.controller;

import com.lyh.ssm.bservice.service.ServiceB;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ontrollerB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B serviceB;

    @GetMapping("/testB")
    public String testContollerB() {
        return serviceB.testB();
    }
}

【ServiceB】
package com.lyh.ssm.bservice.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B {
    public String testB() {
        return "test serviceB";
    }
}

【ssm_serviceB 的 pom.xml 為:】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s://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parent>
        <groupId>com.lyh.ssm</groupId>
        <artifactId>ssm_parent</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rent>
    <artifactId>bservice</artifactId>
    <name>bservice</name>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project>

【application.yml】
server:
  port: 9010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ssm_serviceB
    
【ssm_parent 的 pom.xml 為:】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com.lyh.ssm</groupId>
    <artifactId>ssm_parent</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ckaging>pom</packaging>

    <modules>
        <module>ssm_serviceA</module>
        <module>ssm_serviceB</module>
    </modules>

    <properties>
        <java.version>1.8</java.version>
        <web.version>2.4.0</web.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version>${web.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version>${web.version}</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project>

Step7:通過兩個專案的啟動類 可以 分別啟動兩個專案。
  或者 直接 mvn install 父工程(ssm_parent),然後執行打包好的 jar 包。

4、使用 maven 聚合的注意事項

(1)父工程的 pom.xml 檔案

【聚合專案 父工程:】
    使用 maven 建立聚合工程時,父工程中 使用 <packaging>pom</packaging> 指定型別為 pom。
    父工程一般 用於進行 依賴宣告 以及 版本控制。
注:
    通過 <properties> 標籤 以及 ${} 可以進行依賴(jar)版本的管理。
    使用 <dependencyManagement> 標籤可以進行依賴宣告。
    使用 <modules> 標籤管理 子模組。
    
【父工程 pom.xml 舉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com.lyh.ssm</groupId>
    <artifactId>ssm_parent</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ckaging>pom</packaging>

    <modules>
        <module>ssm_serviceA</module>
        <module>ssm_serviceB</module>
    </modules>

    <properties>
        <java.version>1.8</java.version>
        <web.version>2.4.0</web.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version>${web.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version>${web.version}</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project>

(2)子工程的 pom.xml 檔案

【聚合專案 子工程:】
    使用 maven 建立子工程時,使用 <parent> 標籤指定 父工程。
    使用 <dependencies> 標籤按需引入依賴,若父工程使用 <dependencyManagement> 進行版本控制,則子工程引入依賴時可以不指定版本 <version>(便於統一管理)。

【子工程 pom.xml 舉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s://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parent>
        <groupId>com.lyh.ssm</groupId>
        <artifactId>ssm_parent</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rent>
    <artifactId>bservice</artifactId>
    <name>bservice</name>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project>

(3)<dependencyManagement> 與 <dependencies> 區別
  <dependencyManagement> 一般出現在 父工程中,用於 宣告依賴 以及 版本控制,但是並沒有真正引入依賴。
  <dependencies> 是真正的引入依賴。
  父工程中 使用 <dependencyManagement> 進行了版本控制,若子工程中 <dependencies> 引入依賴時使用 <version> 指定了版本,則以子工程的版本為主。若子工程中沒有使用 <version>,則以父工程定義的 version 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