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5G商用一週年:基站超60萬終端連線超1.5億,行業應用走出“樣板間”

5G商用一週年:基站超60萬終端連線超1.5億,行業應用走出“樣板間”

“今年展會更加強調 5G 應用,尤其強調與垂直行業的結合,比如超高清轉播、智慧港口、智慧醫療等。”10 月 14 日 - 16 日,2020 年中國國際資訊通訊展覽會(PT 展)在北京舉行。現場,聯通冬奧會辦公室的張凡告訴搜狐科技,從展會內容上能明顯感受到 5G 正迅速發展。

距離 5G 正式開啟商用剛好一週年,5G 建設成果顯著。在 2020 PT 展上,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劉烈巨集表示,5G 商用加快推進,已建成開通 5G 的基站超過了 60 萬座,5G 終端連線數超過了 1.5 億。

羅馬非一日建成,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在看到 5G 建設成績的同時,也需要正視存在的問題。5G 商用一週年是里程碑,更是新的起點。一方面,5G 網路部署還需要繼續推進,另一方面,5G 應用落地、實現商業閉環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鋪路”建網:基站超 60 萬座,終端連線數超過 1.5 億

在 2020 PT 展上,工信部領導以及三大運營商同步了 5G 建設的最新進展。

“5G 商用加快推進,已建成開通 5G 的基站超過了 60 萬座,5G 終端連線數超過了 1.5 億。”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劉烈巨集表示,我國移動通訊技術後發趕超,實現了從 1G 空白、2G 跟隨、3G 突破、4G 同步到 5G 引領的歷史性跨越。

中國移動副總經理趙大春透露,截至今年 9 月,中國移動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建設目標,開通 5G 基站超過 35 萬座,在全國所有地市級以上城市和部分重點縣城已經實現了 5G 的網路商用。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範雲軍表示,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已合作開通 33 萬個 5G 基站,共建共享使雙方 5G 網路實現了覆蓋的加倍、頻率的加倍、客戶體驗速率加倍。

三大運營商的 5G 建設已然加速。此前三大運營商的 2019 財報投資計劃顯示,三大運營商 2020 年將建 50 萬個基站,而截至今年 10 月,三大運營商開通 5G 基站數量已超過 60 萬座。

5G 標準也在不斷完善,7 月 5G 標準第二版規範 R16 凍結,各廠商可依據該標準進行相應產品的研發製造,這加速了 5G 與 VR/AR、自動駕駛、工業網際網路等垂直領域的結合。

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通訊發展司司長聞庫在 2020PT 展上提出,未來三年中國處於 5G 發展的匯入期,要堅持適度超前的建設的節奏,努力形成以建促用。這預示著未來三年 5G 建設略顯緊張的節奏。

面對質疑:技術成熟需要過程

雖然目前 5G 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面臨的難題仍不可忽視。與 4G 基站相比,5G 基站的基站數量和能耗都大得多。行業人士表示,由於 5G 相比 4G 頻率更高波長更短,因此 5G 要達到 4G 的訊號覆蓋程度,5G 基站數量要達到 4G 的 3 倍。

截至 2019 年,4G 基站數量超過 544 萬個。雖然 5G 更強調面向行業應用,並不需要實現與 4G 同等規模覆蓋。但要想達到理想的訊號覆蓋效果,60 萬座 5G 基站數量顯然不夠。一名 5G 套餐使用者告訴搜狐科技:“我用的 5G 手機、也辦了 5G 套餐,但因為基站覆蓋並不全面,所以經常訊號顯示 5G,但體驗還是 4G。”

華為運營商 BG 總裁丁耘認為,5G 網路部署的初期,"機"、"網"、"套" 匹配度仍然有待提高。很多使用者買了 5G 套餐,但使用的卻並不是 5G 手機,另外部分 5G 手機的使用者所在的區域可能沒有 5G 的覆蓋。

一方面是數量大,另一方面是能耗高。5G 每基站的能耗約為 4G 的 2-3 倍左右,5G 基站總能耗可能為 4G 的 4-9 倍左右,這也加重了 5G 建設的成本負擔。華安證券研報表示,今年三大運營商用於 5G 的資本開支約 1803 億,佔比 54%,並預測此後呈逐年上升趨勢。

5G 基站建設成本的提高,也可以從供應鏈企業業績的攀升中看出。李練是為運營商提供基站精密空調的某行業龍頭產品負責人,他們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幫助基站降溫節能。李練告訴搜狐科技:“5G 發展對我們業務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產品年銷售量差不多能提高 40% 左右。”

日前,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對於 5G 發展的困難持悲觀態度,認為基礎設施適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過度超前,抬高了使用者成本或不可持續的公共部門債務。“現有 5G 技術很不成熟,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佈下,而且運營成本極高,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後消化成本是難題。”

“移動通訊技術的完善基本上是十年一代,每一代開始的前幾年都是技術成熟過程,5G 技術在剛開始商用時不夠成熟是顯然的。”不過,鄔賀銓院士對 5G 未來的發展前景依然相對樂觀,他表示要正視 5G 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了部分解決方案。比如關於成本問題,他認為可以採用基站休眠、改進基站供電與致冷方式節能等方式,節省基站電力消耗。

走出 “樣板房”階段:垂直行業應用成重頭戲

隨著 5G 正式商用一週年,5G 的發展目標也更加清晰,尤其是在 To B 垂直行業的應用成為重中之重。

根據中國信通院監測,截至今年 5 月,中國在實際場景中落地的 5G 應用已有 484 項。從細分行業來看,智慧醫療、新聞媒體、智慧城市、車聯網和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已經實現了 5G 的率先落地。

中國移動表示,已經打造完成了 100 個涉及各行業的 5G 應用的標杆,在 15 個細分領域已經具備了 5G 垂直行業應用大規模推廣商用的能力。中國電信 5G 應用合作領域也已經覆蓋了警務、交通、醫療、車聯網等十大垂直行業。聯通梳理了 5G 十大創新應用領域,在智慧交通、教育、VR/AR 等方面率先發力。

在 2020 PT 展上,通訊巨頭們都紛紛進行了 5G 行業應用的範例展示。比如,在電信展區,寧波舟山港的集裝箱卡車無人駕駛、龍門吊遠端操控等展示了 5G + 智慧港口;在聯通的冬奧會展區,雲轉播是一大亮點,通過 5G、雲端計算等技術,轉播可以實現裝置雲端化和人員服務遠端化。

就目前來看,5G 應用的各種樣例已經十分豐富,雖然有一些實際應用還停留在 “樣板房”或小規模商用階段,距離大規模商用仍有一定距離,但 “路鋪好路,車遲早能跑起來”。

“樣板房的意義在於試驗,如果試驗都沒通過怎麼可能大規模推廣呢?“來自聯通冬奧會辦公室的張凡認為,”差異化優勢的打造需要時間和機遇,比如聯通作為冬奧會唯一的通訊合作商,特別重視雲轉播、超高清直播等與體育賽事相關的 5G 應用,這就為我們的差異化發展提供了機會。”

鄔賀銓院士認為,5G 很多能力是依靠與物聯網、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緊耦合來實現,需要協同開發。5G 的關鍵效能超寬頻、低時延、定位、可靠性有待進一步開拓新場景。

運營商們最近力推 “5G 訊息”,使用者不用下載 APP 就可以通過手機自帶的簡訊入口進行檔案傳輸、視訊聊天,通過聊天機器人還可以進行搜尋、支付。

然而,“5G 訊息”並沒有打造出剛需場景、5G 特性也沒有凸顯。因為類似功能可以通過微信、QQ 等 App 實現。知情人士告訴搜狐科技:“4G 網路也可以使用,只不過 5G 傳輸的速度更快。”

距離 5G 成熟應用的時代還有一定距離,5G 的潛在價值仍沒有被 “挖透”。在 5G 部署較早的韓國,5G 使用者的 ARPU 值(每使用者平均收入)比 4G 增加 37%。5G 發展帶動了韓國運營商的收入和淨利潤增長,其中表現最好的 LG U + 今年二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 5.1%,營業利潤同比增長 59.2%。

根據中信證券研究所的測算,國內三大運營商 5G 使用者的 ARPU 值(每使用者平均收入)比 4G 有所增加,但較之韓國運營商的 37% 仍有增長空間。

據運營商財經網報道,三大運營商的高層強調,如果 4G 升 5G 後,ARPU 提升不夠,5G 就沒有前途,包括資本開支和市場營銷等大量新的投入就相當於打了水漂。

5G 正式商用一週年,攀越山峰後,依舊有新的山峰等待 “被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