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自動駕駛標誌性事件來了,今早你上“車”了嗎?

自動駕駛標誌性事件來了,今早你上“車”了嗎?

長假剛過,北京街頭又迎來新風景——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這是自動駕駛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根據百度Apollo阿波羅智慧駕駛官方訊息,10月10日起,北京使用者通過百度地圖及Apollo GO APP可以一鍵呼叫免費搭乘體驗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

在此前釋出的半年報中,百度已經透露,百度Apollo在北京、長沙和滄州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範圍擴充套件至市中心街道等更復雜的路況區。此外,佔地面積13500平方米、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應用測試基地Apollo Park在北京建造完成。

據最新訊息,北京此次開放的Robotaxi測試區域總長度約700公里,覆蓋亦莊、海淀、順義的生活圈和商業圈等數十個站點。北京也是繼長沙、滄州後,Apollo GO Robotaxi開放常態化服務的第三個城市。

Apollo自動駕駛車隊

通過百度地圖呼叫Apollo Robotaxi

除了百度地圖App外,百度Apollo還推出了獨立App“Apollo GO”作為體驗自動駕駛出租車的直接入口——不僅能夠為使用者智慧推薦附近上車點,還能顯示使用者到推薦起點的導航路線,引導使用者更快到達乘車點。同時,Apollo GO也優化了終點的選點,除了列表裡的站點,更支援地圖自由選擇終點。

官方活動通知

2019年12月,百度Apollo獲得北京市首批自動駕駛車輛載人測試許可,獲頒40張載人測試牌照。

剛剛結束的百度世界2020大會中,Apollo在北京首鋼園區完成了全球首次全無人駕駛直播。根據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巨集的預測,自動駕駛5年後可全面商用。李彥巨集表示,通過測算,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能夠提升15%至30%的通行效率,從而為GDP貢獻2.4%至4.8%的增長。

如今,百度自動駕駛已經加速上路,更多玩家也在急速加入這次科技大賽。

就在10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汽資料、騰訊將正式釋出三方聯合撰寫的《中國自動駕駛模擬藍皮書(2020)》,該書系統介紹了自動駕駛模擬技術和應用現狀,展望模擬測試平臺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以推動技術落地為核心目標的自動駕駛下半場突圍賽中,虛擬模擬也成為行業玩家競爭的新高地。騰訊、百度、阿里、華為等國內科技企業相繼投入自動駕駛虛擬模擬技術研發,實現了技術的快速迭代更新。同時,國家釋出一系列政策將虛擬模擬列為自動駕駛研發的重點技術,各大智慧網聯測試場也開始逐步建設完善虛擬模擬測試能力。

隨著自動駕駛商用啟動和規模化加速,更多上市公司結盟頭部玩家,成為自動駕駛朋友圈的一員。

高鴻股份(000851)5月公告,擬與百度簽訂《百度 Apollo 智慧交通生態合作框架協議》,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的最新回覆稱,百度Apollo已經落地的車路協同專案中採用了大唐高鴻的模組,公司與多家車企及汽車電子廠商積極開展合作,但模組從正式供貨到量產車上市一般需要1-2年時間。

框架協議公告截圖

千方科技(002373)曾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公司是百度Apollo無人車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車路協同。在滄州等地的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專案中,公司部署落地的RSU等產品及解決方案與百度方案深度融合協同,實現了資訊預警、交通資料服務等功能的落地。

高新興(300098)和百度在智慧交通生態方面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公司憑藉多年在車聯網和智慧交通領域深耕多年的經驗優勢,掌握5G、C-V2X、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結合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和城市大腦的領先優勢,雙方聯合提供關於車路協同、智慧信控、智慧網聯、自動駕駛的整體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市場。

雷科防務(002413)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產品是第一個加入百度Apollo硬體開發平臺的國產毫米波雷達產品,也是國內首個完成與Apollo適配的國產毫米波雷達。

路暢科技(002813)是百度無人駕駛的首批合作伙伴之一,並先後與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巨頭達成了戰略合作。

體驗百度無人車

12日早間,新浪科技到達海淀區自動駕駛叫車點稻香湖地鐵站北進行乘車體驗。

Apollo Go初體驗

15分鐘叫到車、9km用時20分鐘

選擇的體驗點在稻香湖地鐵站北,在16號線稻香湖地鐵站下車後,需步行1km才能到達限定的上車點。

據瞭解,稻香湖地鐵站北上車點所在的路線是海淀區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中的一部分,今年6月30日,海淀中關村科學城北區100平方公里自動駕駛示範區一期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全面開放,測試道路由原來3條、19.4公里擴增至52條、215.3公里,小馬智行、百度、滴滴、奧迪、北汽等已經取得北京市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的無人駕駛車輛可以在北清路、溫陽路、溫北路等路上開跑。

到達上車點後發現,Apollo車隊數量相對有限,在海淀區稻香湖地鐵站北-溫陽路地鐵站B口-稻香湖酒店區域內,迴圈有4輛左右百度自動駕駛車輛。中間能看到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測試車輛駛過。

期間,新浪科技在稻香湖地鐵站北上車點,用百度地圖和Apollo Go兩個App同時進行約車(最多可選2人乘車),15分鐘左右約到車,1分鐘左右車輛到達站點。

上車後,由於副駕駛位放置有工具箱,安全員要求乘客在後排就座,隨後安全員確認乘客手機尾號,乘客用約車App掃描前排座椅後顯示屏上的二維碼確認開始行程。

同時,安全員會要求乘客不能拍照和拍攝視訊,車輛內也貼有相關提示。

據車內顯示屏顯示,從稻香湖地鐵站北到溫陽路地鐵站,試乘全程9km,用時20分鐘,最高速度不超過60km/時,在乘客面前的顯示屏上可以看到包括目的地、時速、路線、路況以及預計用時等資訊,同時還可以看到周圍汽車、行人的位置。

不過,從稻香湖地鐵站北到溫陽路地鐵站實際駕駛路線只有2.2km左右,此次試乘路線進行了特殊設定,有一定路程繞行。

在試乘過程中,新浪科技觀察到安全員在車輛執行時雙手掌心朝上放在方向盤下方,虛握方盤,不過全程未對車輛進行操控。車輛行駛平穩,在跟車時始終保持安全距離,此次試乘中沒有出現超車、違反交規等情況,也未遇到車輛或行人突然橫穿馬路等危險情況,起步和剎車較為平緩,總體來說乘車體驗比較舒適。

到達目的地後,同樣需要用App掃碼確認結束行程,乘客可在App中對行程進行評價。

乘客:感覺還行,但限定點對點執行很不方便

據新浪科技觀察,在稻香湖地鐵口北和溫陽路地鐵站B口兩個乘車點,前來體驗的乘客並不多。

其中,每位使用者呼叫車輛等待時間不同,也有幾位乘客在等待了5分鐘就叫到了Apollo GO,而另一位乘客從10點至11點不間斷通過百度地圖或Apollo GO呼叫,並沒有得到響應。

12日早間10點11分,一位乘客正在在稻香湖地鐵站北指定上車點等待Apollo GO接單。該乘客表示,此前已經叫到了一單,但是安全員打電話表示車輛距離乘客位置稍遠,建議乘客重新下單。

“其實也不算太遠,其實我等兩分鐘也就到了。我取消了之後就一直叫不到了。”在等待了近10分鐘後,這位乘客再次被接單,車輛自動駕駛安全員隨即電話聯絡乘客,表示馬上到達。根據該乘客展示的打車頁面顯示,此輛自動駕駛車為黑色林肯,距離上車點3.4公里,預計6分鐘到達。

另一位剛剛從百度Robotaxi下車的乘客告訴新浪科技,自己從溫陽路地鐵站乘坐到稻香湖地鐵站北,全程感覺還可以,基本上都是無人蔘與,有時候拐彎時,安全員的手會虛握方向盤。

第二位下車的乘客告訴新浪科技,自己在溫陽路地鐵站看到停了3輛百度自動駕駛車,整條路上車輛不多,一直虛摸方向盤。

“目前是限定的上下車地點,點對點執行,就很不方便。從溫陽路地鐵站過來(稻香湖地鐵站)行駛距離挺長,比地鐵花費的時間要長,行駛了20分鐘。其實我平時打車也可以走較近的一條路,百度選擇這條路線測試可能是因為人少。”

而第三位乘客則告訴新浪科技,自己在叫車過程中出現了定位偏差問題,地圖上顯示其位置在終點,其實乘客所在位置在起點。

“第一次體驗,感覺還行,這個車的自動駕駛基本成熟,在拐彎等關鍵情況下安全員會輔助。不過速度很慢,感覺只有30km/h。”

第三位乘客同時也提到,此次試乘雞肋的地方在於,從一個站點到達目的地後,要想再次叫一輛Apollo GO返回上車點難度就加大了,需等待很長時間。

最終,這位乘客叫了輛滴滴返回上車點。

“自動駕駛推廣的前提是所有人教科書式遵守交通規則”

“完全的自動駕駛可能得20年吧,最快也得10年。”

在提到去安全員的全自動駕駛時,上述第三位乘客表示。他認為,自動駕駛是個趨勢,但是要完全實現,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一位滴滴司機就告訴新浪科技,在北京的路況來看,目前還不太靠譜,“我膽子大,但是還是不敢坐。”

他認為,自動駕駛車上路後,行人必須得遵守交通規則,否則無人車是寸步難行的,“因為一些行人和外賣車不遵守交通規則,特別是過紅綠燈,根本不管交通規則。自動駕駛車輛感應到行人後只能走走停停,一直等,不像我們人類司機,能過就趕緊過。”

這位滴滴司機表示,“除非行人全部遵守交通規則,教科書式過馬路,以及所有的攝像頭都到位了。否則寸步難行。一些特殊的地段,比如老胡同裡面就更不可能了。”

不過,他也坦言,高科技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當然,高科技咱得相信。早年的可視電話可是完全沒想到,我拿個摩托羅拉V8088,覺得相當厲害了,後來沒想到還能出現可視電話,能視訊連線看到人。”

目前來看,自動駕駛出租車上路載客正在迎來向好的趨勢,但整體進展較慢,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技術突破、成本、極端天氣、政策、複雜路況應對等。自動駕駛出租車未來幾年也只能解決一部分需求。

在上個月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百度提出“5G雲代駕”的無人駕駛配套服務,基於5G、智慧交通、V2X 等新基建設施,為無人駕駛系統補位。比如在面對臨時道路變更或交通管制等情況,接到求助請求後“5G雲代駕”可以接管無人駕駛車,改為平行駕駛狀態,幫助車輛解決問題,雲端駕駛員一個人可以為很多輛車服務。

不過,目前5G雲代駕技術成熟度還需要驗證,公眾要體驗到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

總的來說,從此次體驗來看,百度開放的Apollo GO還是以體驗為主,由於叫車等待時間久、行駛緩慢、限定點對點執行、車輛數量無法滿足需求等原因,還未上升到解決出行需求的層面。

百度Apollo不斷推進自動駕駛“進度條”,但技術成熟仍需要突破,真正實現出行服務還為時尚早。

編輯 | 陳靜嵐

校對 | 鍾妙莉

稽核|黃曉明

來源| 上海證券報、新浪科技,5G產業圈綜合整理。

“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總覽!

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名單!

車聯網各領域頭部企業排行榜!

獨家!59家車聯網企業年中業績盤點

我叫“5G產業圈”

長按掃碼關注

最新5G資訊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