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常用的命令

linux常用的命令

linux 用戶 管道

1.rmdir 刪除空目錄

2.rm刪除文件或目錄,用法rm -rf test.txt(-r表示遞歸,-f表示強制)
3.cp拷貝,cp old.txt /data/old.txt,如果拷貝目錄,需要加參數 -r
4.touch創建文件,如果存在,則表示修改當前文件時間
5.Useradd創建用戶,userdel刪除用戶
6.Groupadd創建組,groupdel刪除組
7.find查找文件或目錄,用法 find /home -name ‘test.txt‘ ,命令格式為:find後接查找的目錄, -name 指定需要查找的文件名稱,名稱可以使用*表示所有。

find /home -name ‘*.txt‘;查找/home目錄下,所有以.txt結尾的文件或者目錄

8.cat 查看文件內容,用法 cat test.txt 可以看到 test.txt 內容

more 查看文件內容,分頁查看,cat 是全部查看,如果篇幅很多,只能看到最後的篇

幅。可以使用 cat 和 more 同時使用,例如: cattest.txt |more 分頁顯示 text 內容,|

符號是管道符,用於把|前的輸出作為後面命令的輸入。
9.echook> test.txt ;把 ok 字符覆蓋 test.txt 內容,>表示追加並覆蓋的意思。

>>兩個大於符號,表示追加,echo ok >> test.txt,表示向 test.txt 文件追加 OK 字符,

不覆蓋原文件裏的內容。

技術分享

10.linux用戶權限

Linux 操作系統中,root 的權限是最高的,相當於 windows administrator,擁有

最高權限,能執行任何命令和操作。在系統中,通過 UID 來區分用戶的權限級別,UID 等於

0,表示此用戶具有最高權限,也就是管理員。其他的用戶 UID

依次增加,通過/etc/passwd

用戶密碼文件可以查看到每個用戶的獨立的 UID

每一個文件或者目錄的權限,都包含一個用戶權限、一個組的權限、其他人權限,例如

下:

標紅第一個 root 表示該文件所有者是 root 用戶,第二個 root 代表該文件的所屬的組

root 組,其他用戶這裏默認不標出。

[[email protected] ~]# ls -l monitor_log.sh

-rw-r--r-- 1 root root 91 May7 20:21 monitor_log.sh

[[email protected] ~]#

如果我們想改變某個文件的所有者或者所屬的組,可以使用命令 chown

chown–Rtest:testmonitor_log.sh 即可。


每個 Linux 文件具有四種訪問權限:可讀(r)、可寫(w)、可執行(x)和無權限(-)

利用 ls -l 命令可以看到某個文件或目錄的權限,它以顯示數據的第一個字段為

準。第一個字段由 10 個字符組成,如下:

[[email protected] ~]# ls -l monitor_log.sh

-rw-r--r-- 1 root root 91 May7 20:21 monitor_log.sh

[[email protected] ~]#

第一位表示文件類型,-表示文件,d 表示目錄;後面每三位為一組。

第一組:2-4 位表示文件所有者的權限,即用戶 user 權限,簡稱 u

第二組:5-7 位表示文件所有者所屬組成員的權限,group 權限,簡稱 g

第三組:8-10 位表示所有者所屬組之外的用戶的權限,other 權限,簡稱 o

從上面這個文件,我們可以看出,monito_log.sh 文件對應的權限為:

root 用戶具有讀和寫的權限,root 組具有讀的權限,其他人具有讀的權限。

為了能更簡單快捷的使用和熟悉權限,rwx 權限可以用數字來表示,分別表示為 r4)、

w2)、x1)。

Monitor_log.sh 權限可以表示為:644

如果給某個文件授權,命令為 chmodchmod 777 monitor_log.sh


本文出自 “高山流水”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angustung.blog.51cto.com/3513465/1937399

linux常用的命令